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联系我们

  •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
  •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
  • 研修班招生办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理楼C座1301室

“明知不该吼孩子,脾气上来忍不住”?这几招亲测有效

家庭中累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父母的吼叫有时候会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很多研究表明,长期对孩子发脾气、吼叫,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也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他们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然而,这些道理很多人懂,做到却好难好难。



“戒吼”实验


今年3月初,成都一群家长发起了30天“戒吼”实验,要求家长们加入微信群,加入之初每对家长需交30元激励金, 按照规定,打卡满30天(戒吼30天)的家长可取回30元激励金。


参加的家长以妈妈为主,从事教育、医疗、商业、技术等各个领域。其中有全职妈妈,也有职场妈妈,他们的孩子有独生子女,也有二胎宝宝。最小的孩子仅3岁,最大的则有13、14岁。


实验开展了三期,每期30天。没想到的是,150对家长竟然没有一位成功完成每天的“戒吼”打卡。没完成打卡的原因很多,有人忙忘了打卡,更多人没控制住,对孩子发了火。


身边很多妈妈都曾说,孩子的行为有时候令人无法忍受,自己脾气一控制不住,很容易就吼起来,但往往吼完了又后悔。心里明明知道不该吼、不要吼,但真做起来难上加难。



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



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



吼完看到他可怜巴巴的样子又后悔自责到不行:“她还是个孩子,为什么不好好说呢,非要去吼他!““我发誓要做个好妈妈,一定不吼叫了”



可“惨案”还是会如期进行,当吼叫成为日常,孩子必定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怕你,任你吼的再大声,他们也只会充耳不闻,而你只能继续加码升级!



就这样陷入了吼叫—自责—吼叫—自责的恶性循环中了……


本身一个不严重的问题,被父母焦虑的情绪影响着,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越吼孩子越不听话



(1)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现象,叫“超限效应”: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2)大脑的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



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



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终于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年轻父母更容易吼孩子


今年年初,有一份机构的调查显示,全国超过89%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吼叫,年龄越低的家长越爱吼叫孩子,30岁以下的家长中经常吼孩子的比例占到28%,比其他年龄段的家长都要频繁。


吼叫还和学历有很大关系,在经常吼叫孩子的家长中,高中以下学历家长占比最高,达到27%,其次是高中和大专学历的家长,均为23%。而在从来不会吼叫的家长中,博士家长占比最高,达到44%,其次是硕士和本科家长,分别是17%和11%。


看来一个人的阅历和智慧和年纪,跟脾气是成反比的。想想也是,30岁的新手爸妈自己都还是孩子啊,面对孩子这个小怪物,真的是非常让人焦心又迷茫,情急之下大吼大叫在所难免。



吼叫怎么正确预防?



孩子是家庭最弱小又最核心的环节,父母既想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又无法忍受无可避免的不顺服。


父母也是人,总会有生活的压力和情绪,当失望和烦躁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吼叫成为了一种发泄方式。


怎么可以做到不吼?其实和平时的沟通方式有关,有了好铺垫,很多事情不用吼也可以解决。



(1)事先约定标准


身为父母,我们得明白自己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究竟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说出需求,并在某些“必须做”或者“鼓励做”的环节设立奖惩机制。不要寄托希望在孩子自己的领悟上。因为很多怒吼不过是你被自己的失望所打败,恼羞成怒的结果。


(2)让孩子先说出感受


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及教师的一个弊病。和第一条对应的,是让孩子先说出感受。当你觉得自己在某种情景下被冒犯的时候,让孩子告诉你他这样做的原因,而不是先吼。孩子说出感受不仅有助于大人的理解,也能让宝宝们更容易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习推己及人。


(3)用陈述语气别用反问语气


“你可以这样吗?”“你不知道这样做有问题吗?”——拜托!别再用反问语气了。不仅很怪罪,而且也会让孩子对指令感到不清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陈述语气,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4)对孩子的要求,简单干脆


为什么再刺儿头的孩子,到了部队里都服服帖帖?因为部队教官的指令干脆坚决,从不拖泥带水。越是冗长、繁琐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要求难道不是唠唠叨叨的吗?


同样是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一种要求方式是:


我跟你说过几遍了,自己的书别乱扔!


一个小姑娘,整天邋邋遢遢像什么样子,多丢人!


自己东西自己做不知道么?从小就得学会独立!


另一种要求方式是:一会吃饭了,给你5分钟收拾书包,我看着你做~


大家觉得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5)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



我们在大声斥责孩子的过程中,情绪会变得非常激动,于是常常借着孩子这次的错误长篇大论,甚至把孩子之前的旧账翻出来。


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一种方式是:


你看你看,没记性!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


自己不知道自己这次成绩多差是吧?没点羞耻感是吧?


孩子,人要有点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种方式是: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坐到书桌前写作业!要不然这一周都没法看电视了。


对比一下,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6)犯错时,给孩子一个指导性选择



斥责孩子时,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说,错在哪里了?……不对,重新想,到底错哪了?”


家长们的想法是好的,企图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可问题是,大多数孩子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错了!孩子眼中一件无所谓的事,竟惹得家长那么生气,孩子也很蒙圈!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气坚定地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选择。比如还是不做作业就看电视这件事,不妨跟孩子说:作业不做完就看电视,是不对的,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5分钟后坐到书桌前好好写作业,以后每天还能看一小时电视;二是今天随便看电视,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准碰电视了。自己选!



(7)最关键的:父母要学会平复情绪、放下身段



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恰恰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


一是对孩子犯的错,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仗着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认错误;


二是我们情绪控制能力很差,一个孩子就能把我们惹得大发雷霆。


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发其火的话,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既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龄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说,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非常重要。



让情绪按下暂停键


五根头绳


有个妈妈名叫Kelly,她有三个孩子分别8岁、3岁和1岁,当他们“搞事情”的时候,即便已经身经百战,Kelly依然会有难以抑制的怒火。


据说大人需要用五件积极的事才能弥补一次发脾气给孩子带来的不愉快。所以Kelly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在左手绑五个发圈,发火一次就挪到右手。如果努力陪孩子做五件事,就可以把右手那根发圈挪回左手,争取一天结束时,五根发圈都在左手臂。



洗把脸


冲突往往来自冲动,如果在生气爆发前能给自己五秒冷静,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有一个好友,每次看到孩子调皮要动怒的时候,会强迫让自己去洗个手,冷水洗洗脸,再对着镜子深呼吸。她说这个方法超级有用,因为这个时间长度正好让她满肚子的火降降温。



让自己玩一会儿


如果你觉得满肚子火要发作的话,就去拿个可以陪玩配虐的玩具算了,或者做一些自己觉得有趣的事,哪怕是拿起手机看一会新闻,这时候你的怒火就没那么旺盛了。


碎碎念:都知道吼不好,但是怎么才能不吼?怎么才能及时停下大吼?咱们既不希望吼出个傻孩子,也不希望宠出个坏孩子。


说到底“制吼”核心就是:理解孩子,冷静自己,适当教育。



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


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有的孩子会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来保护自己。因为你吼叫造成的伤害太大。


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父母一两次的伤害,孩子会把伤口修补好,因为只要改了就还是我的好父母,不过还是会留下满身伤痕!


如果时间久了,吼叫成为教养习惯了,那父母就要考虑孩子的心理伤害了。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他们什么都明白。


孩子的内心很柔软。小小的他们会犯错。


成长就是一个犯错和改错,叛逆到懂事的过程。


孩子总是愿意原谅“暴力父母”的过错,知道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爱我。


孩子永远善良的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父母,而我们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在为人父母的路上,能一次也不吼叫的父母我不知道有没有?


我自己也曾对着孩子发过火,看到孩子吓怕的样子,非常的后悔。


所以我就想着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说的真好。


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状态下,才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开导孩子。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


来源:图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