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什么是自由
这个题目是好友发给我的主题,让我分享一些关于这个主题,我的看法和观点。
我先做一下分解,拥有”追求自由的心“,这是多好的存在。度娘一下:
自由,汉语词语,拼音是zì yóu,英是freedom/liberty。自由是一个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概念,在这个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身意志而行动,并为对自身的行为负责。
学术上对于自由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差异。自由的最基本含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束缚、控制、强迫或强制),或者说限制或阻碍的不存在。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康德
哲学家卢梭: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哲学家萨特: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一种责任,就是对自己的负责任,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所产生的后果都要负责。人也只能自己决定走想要的人生道路,至于行为产生后果,无论是好与坏,需要人自己去承担。
我所理解的追求自由,对立面是你可能正面临着,在婚姻、家庭关系里受束缚的状态。
如果关系里的人,能良好地沟通,给予关怀,分工合作,这样良性的关系,个人虽热爱和追求自由,却不必急着奔向“自由”,内心未被满足,或者被冷漠的关系、充满破坏力的关系困住,使得身心压抑,时刻想逃离。
这是,追求自由的心,就是一个自救的过程,长期的压抑,会导致躯体化反应,最佳的方式,就是离开压力源。
我身边的已婚女性朋友,常跑医院的人很多,不是乳腺问题,就是子宫、甲状腺问题,做过手术的人,也不少。我也思考过,如何预防和减少女性朋友少往医院跑,我可以做点什么探索性的工作?
心情平和,是健康的第一步。心情愉悦是变美的关键。女性关注自我的问题,集中在健康和变美,这才使得保险业和整形美容业的发展。
试想一下:你受困的环境,感觉不自由的空气,都飘着什么事、人、情绪、行为。我们不在痛苦中修炼,就会在痛苦中挣扎溺亡,暂时的逃离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因你需要的是自身对关系的通透理解,看懂关系,才可能慢慢游刃有余地处理关系。
为什么要学心理学,我的第一解答是,不易心理裸奔,去面对生存生活里的人、事、物。
试想,你的已到中年期的伴侣,工作疲惫地回到家,他没有和你沟通你的需要,且情商极低地把情绪垃圾往你身上丢,他指责你处理能力差,批判贬低你现在的长相,用恶劣的言语攻击你......这时,你柔软的内心,开始吸收这些情绪垃圾,内心一面受伤,一面把受伤的情绪反弹回去,每次都在这样的交流状态下,否定自己又想拯救自己。(我只是做了一方情形的举例,生活里不同婚姻关系,模式和角色各不相同,与男女位置关系并非正相关)
这个状态就是心理裸奔的状态,父母教会我们善良和道德,却极少教我们在心理加固一层。
以上情形下,许多女性就是在这样的情绪压抑和束缚下,让自己越来越病。
反之,男性可能受困的,是被各类抱怨言语攻击,能长期收到抱怨言语的男性,多半事业在关系里不算成功的一方,社会绝大部份的男人,都在努力奔向成功,精疲力尽也不可停下来。毕竟生活状况,经济状况是最容易被量化和比较的,而生活的幸福与否却常常可以掩饰。
我们要获得自由,当然需要获得通往自由的能力!
重新定义关系,将自己成为生活的中心位置,可独立存在的状态。
人都要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在任何年龄段,分裂分离,你将如何看待和应对?
如果你的答案的,接受不了,那么又如何是追求自由呢,最多也是暂时的逃避现状而已。
家庭的组成,是由独立的个人,构建而成的,一个人童年形成的人格,绝大多数会在压力最大的中年期,暴露人格的缺陷,这个过程却未必自知,极难自愈,也许你选择的另一半,在青春期是多么好的少年或女子,到了中年,就变成了暴躁油腻不反省的人,或者满身怨气不思学习成长的人。甚至情感隔离、分裂,无法专一专注关系的人......总之,随着年龄的推进,我们最初遇见的人,和多年过去后,相处的这个人,是两个不同的存在。
保持初心是极难的,而人的成长更为重要,我个人认为暴露问题都是好事,处理问题的方式,才是核心。
一个人可以不考虑后果地,把情绪垃圾丢向你,最大的原因是,他认为你这辈子都不太可能远离他,这是自负心理,你的忍受,给出的理由可能是孩子的需要,但这样长期的忍受,最后失去的是快乐而健康的你自己。
婚姻和家庭里,你的多重角色,其实是可以分立的,你不必把这些角色纠缠在一起。
自由,是不必对世界解释,更不必对亲密关系解释。
这样的状态,即是不需要看别人的眼光、评价,你的生活状态,可以真实呈现,坏的好的,不必遮遮掩掩。
亲密关系里,彼此都需要的自由,不属于哪一方的独立需要,只有把关系调整或更替到合适的模式,才可能获得双方自在的自由水平,这时候,你们的许多问题可以获得沟通,内在通透,各自成长,接纳彼此内在不同的价值观,也接纳偶尔的远离和分离,不加束缚,不必解释。
这是自由的理想的状态,我们只能不断走向通往自由理想的状态,这条路上的自我,就叫:追求自由的心。我们当然需要有追求自由的心,这是非常美好的存在。
Part 2
怎样理解家庭责任
先看看什么是家庭,度娘上给出的答案: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以情感为纽带,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两人结婚构成的社会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
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是满足经济合作的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
我所理解的家庭的责任:
如若有孩子,则是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责任,不幸的婚姻和家庭,大多数来源于没有责任心的父母,或者养育方式不对的父母,也来源于消失或不稳定的父母。
生孩子之前,有必要审视一下自己,能否独自一人也会以怎样合适的方式,将孩子抚养长大,不管双方的关系如何,能够以相对和平的方式,长久地存在在孩子的视线生活范围内,配合着父、母的角色和责任需要,梳理好亲密关系内,或亲密关系外,抚养孩子的义务。
离婚或结婚的状态,不是影响孩子教育最大的问题,而对于孩子的陪伴,则是双方一辈子需要共同配合的目标。
好朋友说,如果她的爱人,做了她不能接受的事,她一定会拉黑删除他。我说:你不会删除,也不要删去,因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太需要这个人的配合和存在,你最后会理性地沟通,并长此以往保持和平且合作的关系。这才是有了孩子之后需要的处事方式。
既然我们就算分开,也会理性地与另一半保持以上说的关系,那么在关系内,就可相处得更好一些,没有共同话题的,也无妨,圈子不同的,关系不大,最终,我们都会成为独特的自我,只是探索和对方可以享受的一些价值点即可。保持真挚爱或真诚合作的关系,如果不能,也不必勉强。
如果没有抚养孩子的责任呢,那么真诚相伴就是必须的,没有什么问题,比欺骗的伤害更大。
所谓亲密关系,是建立在亲密的基础上,现在人的家庭,很多时间把物质作为彼此受限和链接的重点。其实爱与不爱,和有没有孩子真的关系不大,最重要还是看这段关系,是否滋养和满足自己对生活的期待,如若没有太多需求,就是关系处着的舒服度和自在感。
许多时候,你在家庭责任和自由之间,受限,是因为你对错综复杂的关系,无力梳理,更无力安抚自己。
这个无力阶段每个人经历的时间不同,也许总会经历和磨砺,有些人30岁就知晓,有些人60岁还在折腾,但无论如何,努力将生活过得顺利,是每个人的期望。
如果生活不需要那么多智慧和努力,那就是生活的舒适区,也是生活美好的样子。
如果对生活感觉吃力,或者混乱,最佳的方式是寻求成长。我看过卡伦*霍尼的《神经症与人的成长》,她说:
一个人要想真正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
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虚假的冷静植根于内心的愚钝,绝不值得羡慕,它只会使我们变得虚弱而不堪一击。
所有人只要还活着,就有改变自己,甚至彻底改头换面的可能性,并非只有儿童才具有可塑性。
我的理解是:我们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真实的样子,实现真我的存在,才可能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而自由不是终点,自由是一条长长的路,你和路上遇见的人,一起去探索,挖掘改变的可能性,然后,最终找到生活的落脚点,不必一直在路上,可以获得停靠的可能。安心地、踏实地生活着,爱着。
好好爱自己,爱生活,我的朋友们,共勉!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