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产剧《隐秘的角落》大火,虽然是悬疑片,但它却影射出让更多人讨论的家庭伦理问题:破碎的爱带来的原生家庭伤害,对孩子的影响是隐秘而持久的。
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和事情,却处处存在“恶意”,就像是把“犯罪的匕首” 一步步塞进孩子手中,让孩子纯真善良的内心变得幽暗,进而滑向罪恶的边缘,成为了一名“坏”孩子。
“一个乖巧懂事、品学兼优的孩子会杀人吗?”
“会的”
剧中的朱朝阳,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不但能够回回考试得第一,而且还能完全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起居,不让任何人操心。
他能够自己做饭、上学、写作业,安排好学习和生活的作息时间,甚至能够将自己花的每一笔钱事无巨细的记好账,这样完美优秀的孩子,大概是每个母亲都梦寐以求的吧!
但阳光的背后总有阴影,一个人如果每件事情都做的完美无瑕,那么他一定有致命的缺陷,藏在隐秘的角落。
那就是朱朝阳的原生家庭,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他的母亲周春红占有欲极强,在她眼里,孩子是不配拥有情感的机器。而他的父亲离异后迅速成立了新的家庭,对继母生的妹妹万般宠爱,而对待朱朝阳只有冷漠敷衍的回应。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他的心理不可抑制的变得扭曲起来,在朱朝阳的身上,你看不到丝毫同龄孩子该有的淘气和叛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隐忍。
电影《狗十三》里有一段对白:
“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朱朝阳在学校没有朋友,所有人都不和他玩,甚至会故意欺凌他,在他的水杯里放橡皮屑,嘲笑他“假正经”,但他从来不会反击。
班主任在开完家长会后单独找他母亲周春红聊天,谈到孩子在学校没有朋友时,周春红却一脸的不屑和不耐烦,她振振有词:“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情”。比起朱朝阳的情感需求,她更关注他的成绩单。
当朝阳拿着第一名的卷子,去找父亲朱永平,情况却更加糟糕,正在打牌的朱永平连儿子考了全校第一的消息,都是在牌桌上听牌友谈起的。也是在牌友的提醒下,父亲朱永平才注意到朝阳身上那件洗的发白的衣服和破烂的鞋子,才决定大发慈悲带朝阳去买鞋。
然而,当女儿晶晶一出现,这场父慈子孝的幻境立马被打破。父亲朱永平立马消失在朝阳面前,随着朱朝阳的视线望去,镜头画面中呈现的,是妹妹身上的崭新的连衣裙和父亲对她满满的宠溺。
他放任朱朝阳孤独站在那里,在继母面前不知所措。甚至后来同父异母的妹妹趁机欺负他,恶意踩脏新鞋,都没有人在意。那个时候,朱朝阳静静站着,看着鞋上的脚印,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心里却坍塌了一块名叫“父亲”的地方。
朱朝阳虽然父母俱在,
却像个孤儿独自背负起了整个世界。
尤其是当妹妹去世后,爸爸约他出去玩,他以为终于得到久违的父爱,内心的雀跃却在看见皮包里的录音笔时荡然无存,一切都是假象,父亲只是在诱导他,试图套出他的话:“妹妹的死,到底和你有没有关系?”
后来发生的事情更加变本加厉,他被继母怀疑自己杀了妹妹,被继母当街质问、泼粪殴打;被继母在景区的广播里用不堪入耳的语言辱骂;被继母的弟弟绑架……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后,他的父亲却丝毫不在乎他的感受,只知道拼命塞钱给他,只希望儿子能原谅继母,不要告自己的新欢。
丑陋的成人嘴脸明晃晃的被摊开在阳光下,他终于跌入“深渊”,开始一步一步处心积虑,最终成为了借刀杀人的“坏孩子”。
但仔细想想,朱朝阳是从一开始就是个“坏孩子”吗?
不是的,他最初不过是一个渴望被父母爱的孩子而已。
所以他才会在医院里对母亲冷漠的怒吼道:你们只在乎你们自己!他没有表达出的那句话,其实是,你们没有在乎过我,从来没有。
就像剧中的张东升所说的:
“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
“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我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他不是变“坏”了,他只是没有被“正确”爱过
坏孩子不是天生的,每个坏孩子的形成,都是原生家庭影响下的人格与成人世界规则的一次碰撞。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教授曾说过一句话:早年不被善待的孩子,长大后你别指望他会善待这个社会。任何人碰到他们,都是灾难。剧中朱朝阳的“黑化”则是最典型的例子。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做“爱的空杯”。做父母的,要记得经常去给孩子的杯子加“爱”。朱朝阳的杯子,空的太久了,已经干涸成荒漠。在心理学上,把这样的孩子称为“空心人”,而他们患上的便是“空心病”。
苏珊·福沃德曾说:“父母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童年缺失的爱,
让他们一生渴望被爱,
又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这部剧爆红之后,小说原作者紫金陈的父亲给他发来消息:
“就算小时候我对不起你,几十年过去了,我也老了,希望你以后记者问要实事求是一点,我在朋友圈还要面子的。”
紫金陈回复父亲:“我把故事告诉记者,不是为了报复你,是为了说出埋藏二十多年的故事,我与过去做一个和解。”在他心里,早已原谅父亲。但是“我已经三十五岁,童年经历造成我很多敏感自卑的性格缺陷,我需要活得更通透一点。”
每个人的最终归宿,其实都是原生家庭。
但在现实中,又有多少家庭错过了孩子的“求救信号”,将孩子推向了无边深渊。
01
1月5日晚上7点多,上海张家港市某小区一名五年级男生从15楼坠亡,妈妈伏地撕心裂肺反复哭喊:都是我的错!再也不逼你做作业了!
02
3月3日,河北省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了几句后,一时想不开,从楼上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03
3月24日,河北邯郸9岁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踢出“钉钉群”从15楼跳下,抢救无效……
但是,即便事实鲜血淋漓,却仍旧有人这样说:
“现在的小孩承受力太差了!”
“现在的小孩都是被惯得,太矫情了!”
“现在的小孩,越来越不懂事了!”
......
你知道吗?你正在毁掉孩子!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如何毁掉你的孩子》书中提到:要想毁掉自己的孩子,首先应该做的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方法有这样几条:
1、让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
4、和孩子说话一定要用命令式的口吻
5、切不可给孩子自由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7、当众出孩子的丑
以上七条,请你扪心自问一下,你是否正在做?
教育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许爱可以,但在《隐秘的角落》里,一切都来的太迟、太晚了!但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这只是电视剧。在真正的现实中,父母们都还有大把大把的机会。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一个孩子生来就是“恶魔”,只不过是“无心”的父母把他们推向了深渊。临床心理学博士乔尼丝·韦布(Jonice Webb)在《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提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可能不在于他们做了什么,而恰恰在于他们没做什么。也就是说,在于他们对孩子的“情感忽视”。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
都有一个“隐秘的角落”
善与恶本就是一步之遥
愿所有的孩子一生都可以善良幸福
愿所有的孩子一生都被童年所治愈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