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联系我们

  •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
  • 研修班招生办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理楼L3-1231室

那个从小被打的孩子,长大后究竟怎么样了?

来源:凯叔讲故事(kaishujianggushi)作者 | 圆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的时候,没少挨打。


聊起来的时候,我也总会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小时候太调皮,总是不听话,爱犟嘴!」


而母亲在每次打完我之后,看着哭的一塌糊涂的我,也会眼睛红红地抱着我:


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妈妈也不想打你,但是你实在是太不听话了。


妈妈实在没办法了,你以后听话好不好?


于是,我在潜意识里认为:


妈妈并不是故意要打我,挨打就是我自己的错。


而我不听话,就是应该被打的!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位网友贴出了和母亲的对话:


我打你,那是为了你好!


老师打你,那也是为了你好!


谁让你不听话的,不听话家长也会打的!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妈妈的冷漠、理所当然和儿子的痛苦与无奈。


「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深入到骨髓里,以至于施暴者都会觉得自己是在真正的「教育」。


前有大学教授说: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不公平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早受到委屈,早得到锻炼。


如果校长、老师惩戒确实犯了错的我的孩子,甚至揍他几下,我会感谢老师。


不打不骂,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后有把孩子推向豫章书院管教的父母,这样认为:


如果把豫章学院封了,那这些孩子去哪儿呢?


谁来管这些孩子?


似乎「棍棒教育」依然很有市场,连大学教授都让我打孩子,那我到底该怎么办?


我们小时候都是这么被一路「打」过来的,不也很好吗?


这背后逻辑是说不通的。


被打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明显的人格扭曲」,并不能证明「打孩子是合理的」。


只是有的父母选择忽视,认为「打骂孩子」没有影响。


在知乎上,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提问:


父母打孩子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很多人写着写着就开始落泪了:


@匿名用户:


小时候母亲虐打给我留下的阴影,我现在还有。


母亲用她的虐打,让我知道了绝望的滋味,让我觉得暴力能摧毁人的一切,拥有最强大的力量,可以让你所有的希望都荡然无存。


所以我一直没有安全感,暴力对抗我赢不了任何人。


那个从小被打的孩子,差点拿起刀自杀。


来自父母的伤害, 可以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孩子的心头。


孙瑞雪在《爱和自由》曾提到:


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


为什么打孩子经久不衰?


源于我们对孩子的不尊重

总是习惯性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来对待:


认为是自己生出的孩子,孩子就应该对父母感恩戴德,并对她们无条件的敬仰和服从。


如果孩子要反抗,父母多半会说:「我怎么生出来你这么个不孝子?」


受扭曲了的「孝文化」影响

认为孩子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父母,以此才为孝。因此,孩子必须顺从我,不能忤逆我。


如果有异议,那就是在挑战我的权威,也就是「不孝」,那就该管教,就该打。


「我打你我骂你是因为我爱你」

心理咨询师赖佩霞在《我是演说家》中说过:很多时候,我们满口说爱,却面目狰狞。


我打你是为你好,是爱你!


你要不是我的孩子,我才懒得管你!


于是,孩子在你一次次的打骂中,就会形成错误的认知:


原来,打骂也是爱呀!


于是,我们的父辈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年长后的父母,更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子女。


我们想让孩子记住大人给予的每颗糖,但孩子记忆最深的,却是鞭子和疤。


从来,孝是下对上;唯有爱,是我对你。唯有爱,才是化解家庭矛盾最柔软的力量。


可是常常暴打一顿,就管用了,孩子说他知道错了。


如果真的有用,那为什么打了一顿还有下一顿?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曾经有人做了一份调查问卷:


当父母打你的时候,你心里想什么?


A.改      B.怕      C.恨


设计者的想法是:


若是有50%的儿童在父母打自己的时候,心里想「我再也不犯了,一定改」,那么,「打」这一教育手段就不应该废除。


结果呢?


800 份问卷,选「改」这一项的居然是「零」。


40%的儿童想到的是「怕」,60%的儿童想到的是「恨」。


选择「怕」的孩子,趋向于避免和父母发生冲突。


也许会用撒谎去避免,也许会用「讨好父母」去避免,那么就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那选择「恨」的孩子呢?


2017年12月,13岁的小袁,父母在外打工,从小被奶奶带大,但是个懂礼貌的孩子。但父母在仅有的团聚时光里,不会正确教育,动不动就打骂。


最终,小袁举起刀,杀了自己的母亲。


暴力往往会催生暴力——他没有自信,更没有安全感。


在两性关系中,会更容易出现早恋、极强的控制欲、很难接受背叛或容易在分手后形成人格障碍,而走向极端。


相关调查证明,长期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具有暴力倾向。


曾震惊全国的马加爵和药家鑫事件,在他们儿时的成长中,都有被父母狠狠打骂的经历。


药家鑫曾说:为了练琴妈妈都会打我或者拿皮带抽我。


有一段时间爸爸看我的成绩不好没有努力学,把我关在地下室里面,除了吃饭能上楼以外,其它时间都在地下室里待着。


我觉得看不到希望,天天压力特别大,我经常想自杀。


从未有一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影响他的一生。


那个从小被打的孩子,拿起刀杀向了他人。


棍棒下不是孝子,很可能是逆子。


可是我的孩子不听话,撒泼打滚,讲了一百遍大道理,我也很崩溃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着急生气时,如果你老公这时和你讲一堆道理,你是不是更想「炸毛」?


可此时,如果他一把搂住你并无比温柔的对你说:「老婆,你真的受委屈了」,你是不是瞬间感觉好了一些?


对待孩子,道理亦然:在孩子情绪崩溃时,说教的作用十分苍白。


共情是链接孩子的金钥匙


在孩子撒泼打滚的那一刻,首先,请尝试共情。


接纳孩子和成人一样,有发脾气的权利。


你是生气的了吗?


你是难过了吗?


你很想要那个XXX是吗?如果我是你,可能也会很生气。


共情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理解,情绪就会有缓和。我们和孩子,也就能开始下一步的沟通。



「积极暂停」和孩子和解


对于3 岁半以上的幼儿,「积极暂停」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


比如,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


你现在愿意去你的【小天地】待一会儿吗?我希望那样会让你觉得舒服一些。


(注:这里的【小天地】就是一个【暂停角】/【安静角】,这个角落的搭建和选择,是由孩子一起完成的,里面会放一些令孩子喜欢和感到开心的事物。)


可是此时,如果孩子不愿意接受你的建议,或者执意要做一件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忍心尝试「自然后果法」


尝试使用自然后果法,这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


让孩子自主决定自己要干什么,大人不进行干涉,并让孩子自己承受自己行为的后果。


比如,


站在雨中,就会被淋湿。


不吃东西,就会感到饥饿。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选择主动的进行改正。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用「早就告诉过你了」等类似的语言进行嘲讽或者斥责。


大人还常常会「不见黄河不死心」呢,更何况是更为执拗的孩子?


但是这个方法使用的前提,一定是,这个自然后果不是很严重,它一定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以内。


不卷入孩子的情绪风暴中


如果这件事的后果很严重,此时家长可以温和但非常坚定地予以拒绝。


比如孩子要玩剪刀,要在奔流不息的马路上玩滑板车……这都是要坚定拒绝的。


但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让自己保持冷静。


不被孩子的哭闹卷入到暴风雨中,才能用理性的方式处理和面对。


郑渊渊洁在作品《父与子》里写道:


打骂孩子的爸爸都不是男子汉,是懦夫……孩子是你生的,如果你不满意,就打自己。打孩子算什么?又不是孩子非要让你把他生出来的。


毕竟,他可能不会记得小时候你是怎样地宠他爱他,却永远会记得你抡起手掌准备打他的样子!


作者:圆圆,儿童心理咨询师,信奉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本文转载自

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14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爸妈的育儿宝典。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