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疫情期间请联系18565708893)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联系我们

  •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
  • 研修班招生办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理楼L3-1231室

总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前几天从老家回程的高铁上,总共1小时的车程,足足听斜后方的一位妈妈骂了孩子近30分钟。

原因是孩子要喝饮料,他妈妈给他买了,可孩子喝了几口后没有拧紧盖子,结果饮料撒了一地。

还泼到了妈妈的衣服和包包上面。

面对孩子这个“错误”造成的结果,说教孩子几句,比如:

“下次一定记得拧紧盖子啊!”

“你看看自己不小心,把地板弄脏了,还把妈妈的包和衣服弄湿了,很麻烦!”

这样说非常正常。

可是这位怒火冲天的妈妈却大声责备孩子:“以后我再也不给你买饮料了。”

但是孩子没有什么反应,他应该是觉得自己做错了,或者已经习惯了妈妈这样的情绪。

然后继续责备:

“下次我不会带你回来了!”

“不要叫我妈妈了,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满满的威胁和责备,声音也很大。 当说到“不要叫妈妈了”的时候,这个男孩开始哭了起来。

同坐的大叔应该都感觉到了这吼骂的威力,斜着身子侧过脸坐着。

而前面座位的一些孩子,也在扭头张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想每个成年人都会明白“覆水难收”的道理。

饮料撒了,再怎么责备孩子也是没用的。

可为什么还是会这样对孩子吼骂呢?

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亲戚家做客。

亲戚家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哥哥。

那天在餐桌上,大家刚刚开始动筷子,就听到哐当一声,哥哥的饭碗打碎了。

一听到声音,他妈妈就跑来,一把就将他从座位上拽了起来,然后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了几板,大骂他是“败家子”,又把家里的碗打破了。

那顿饭他就一个人在屋外站着没吃,一个人默默流着眼泪。

他的妈妈脾气很大,没有人敢为哥哥说话。

我一直记得他委屈的样子。

应该没有谁能比孩童的我感受更深,更恐惧了。

所以如今,我的儿子小小鱼也打碎了好几次饭碗,每次他自己都被这突然的情况弄懵了。

我就当作什么事没有,平静地跟他说:“去拿扫把过来,自己把地面清理干净吧。”

他就像找到了出口一样,赶紧跑去拿。

然后我们一起弄干净,拿来新碗,添上饭菜,跟他交代:“下次一定要注意,用手扶着碗,让饭碗离桌子边儿远一点。”

孩子们知道自己犯了错、造成了损失的时候,内心都是紧张不安的。

这时父母一顿吼骂,不仅无法帮他们解决问题,记住教训,只会让孩子吓得崩溃。

你真的知道孩子被吼时的感受吗?

德国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企鹅宝宝向我们讲述了它和它妈妈之间的非凡经历: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

《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

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翅膀掉到了热带丛林中,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我的尾巴呢?它在街上就像是个谜。

我就剩下了一双脚,跑啊跑……

我想叫,但没有嘴;

我想找,但没有眼睛;

我想飞,但没有翅膀。

跑啊跑,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

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又将我找了回去,将我修补好。

被父母吼叫伤害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你也许觉得只是用高音制造一点噪音,来达到震慑的效果;或者觉得自己只是一时失控,内心还是爱孩子的,不是吗?

于是马上一次又一次原谅了自己的失控,但你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孩子最信赖、最爱的爸爸妈妈,一切从你的口中出来,杀伤力就成倍地增加。

还有不少的父母觉得,打是亲,骂是爱。

所以你跟他们说不要打骂孩子时,他们反而说你太惯着孩子,太把孩子当回事。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亲生的就是亲生的啊!上一秒钟刚刚被我凶,下一秒又在我怀里叫妈妈。”

孩子总是那么轻易地原谅父母。

如果是你凶了同事或者其他亲戚,没一段时间,肯定是修补不好关系的,有的甚至还因此反目成仇。

也许正是因为能这样轻松地获得孩子的原谅,所以很多的父母就觉得吼吼孩子没关系啊。

还有的父母会说:"我有脾气未必要憋着啊,把自己憋死?我们小时候不都是被打骂着长大的,不也很好吗?"

面对这么有道理的反问,我也是感到很无奈。

的确,孩子常常愿意原谅“暴力父母”的过错,相信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爱我。

孩子往往会善良地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父母,而我们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我也对孩子发过火,看到孩子吓怕的样子,非常的后悔,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总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怎么治?接下来有几条建议。

首要的是反思、剖析自己。

为什么会对孩子这样大吼大叫,甚至对很多亲人也是如此,对外人却客客气气,判若两人呢?

其实是孩子因为爱的缘故,原谅了你的暴躁,接纳了你的坏情绪,自己舔平了伤口罢了。

可这不是三番两次发脾气的理由。

反而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善待这些爱自己的人。

如果再深入一点思考和观察,我们会发现,一个人的脾气性格跟自己的原生家庭,跟父母息息相关。

以前遇到一个爸爸,他其实打完孩子也觉得后悔,但就是不肯让步:“谁叫他不听我的,不好好学习我还打!”

他的价值观是:“反正我也是挨打长大的,也没什么。”

因为他小时候,一调皮捣蛋就被爸爸拿棍子追着打,从来没有谁跟他耐心地说过话。

小时候很少被温柔以待,而是打骂相加,甚至没解释机会的话,长大成人后,做了父母,往往会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孩子也是打骂相加,无法温柔以待。

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你或者示范给你该怎么做才好。

如果还不改变这种方法,那真的会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其次告诉自己管理情绪,跟孩子好好说话。

这几日读丰子恺先生的一篇回忆老师李叔同先生的文章。在文章内,先生提及老师教诲学生时,总是这样地态度——“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

这句话值得我们细究。

轻而和气,不失严肃。

在教诲孩子的时候,需要让他们加深印象或者强调重要性时,可以严肃,但是语气尽量轻而和。

无需大声吼叫,不要态度凶狠。

真的,发脾气的时候,我们的样子都很恐怖。

有时对孩子的大发脾气,如果拍下照片,自己都会吓到自己。

所以,下次自己想大发雷霆地时候,深呼吸,内心默念:平和平和,不要吼!

一次改不了,好好反省,继续改。

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能控制住这种坏脾气。

这就是一场修行,证明你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所以说养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真的没错。

用爱来引导,而不是靠脾气来震慑。

其实在所有的教育中,发脾气是最无用的。

就好比高铁上因为撒了饮料而挨骂的孩子,他只要明白喝完饮料盖好盖子就好。

其他所有的吼骂和威胁,下车后孩子都会忘掉。

最后什么不会留下,也许只会留下妈妈那刺耳的责骂,多年后隐隐约约出现在记忆里。

有妈妈说,好好说话,孩子不听,只有吼骂才会听。

比如小小鱼晚上去洗澡时拖拉,妈妈为此很恼火,有时就吼上了。

我给了老婆一条建议,在你跟他聊天时,好好谈谈可以怎么做,而不要总是靠大声叫唤他。

这样的效果比吼叫要好。

比如我每次不吼他,但是会让他对表,去看时间,他自己看了表就知道该快点了。

因为如果9点半前还不上床,讲故事的时间就会压缩掉。

当慢慢养成习惯了,孩子会变得自理,而不是靠你吼叫。

当他做作业,也许会分神,或者写得很潦草。

分神时可以停下来,提醒孩子认真,把注意力集中了再继续;潦草的话,规定好时间改过来。

如果不听怎么办?

那就看最初跟他约定好的学习规矩是如何的,按照这个约定就好。

而去超市,他不会赖着不走,非买哪个东西不可。因为他知道,真的需要的东西,不要说,我们也会买;不合理的需求,吵闹也要不来。

有了爱的引导,再加上一起约定好的规矩,那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要学会善待孩子,其实也是善待内心的那个自己。

当你平和安宁,孩子也会幸福快乐。

版权说明:来源 | 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