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疫情期间请联系18565708893)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联系我们

  •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
  • 研修班招生办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理楼L3-1231室

父母不小心伤害孩子了?做好这几点,能让影响降到最低

和朋友在聊天,说自己状态不好,最近工作压力大,孩子又总是粘着她,导致她在不耐烦的情况下狠狠骂了孩子一顿,然后又担心留下什么后遗症。是啊,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父母的困扰,对孩子全心全意的爱,但又难以避免无心的伤害。而大量的书都在阐明一个概念:父母情绪稳定,孩子才能健康发展。但是,我们毕竟是普通人,虽然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的理论,但每当孩子某个行为掀起了我们情绪的盖子,原始状态就替代了那些道理和知识,我们又变回了会怒或者动粗的父母。而每当一顿暴风骤雨过后,我们又会进入第二个步骤:自责。“不是说要做温和理性的父母吗?为什么我就是做不到,我简直是混蛋,我是无可救药了。”相信我,只要你这样指责你自己,就代表你十分的排斥自己的愤怒,而你越是排斥,愤怒就会越频繁的发生,你因此就陷入到恶性循环:愤怒-后悔-担忧。

1 . 没有脾气就等于好父母吗?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好的父母,等于零脾气的父母。这个看法,甚至我都认同过,因为我看了太多书,听了太多专家讲,父母的激烈情绪对孩子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有的是暂时影响,有的是终身影响,所以和很多朋友一样,我会对自己有很多约束。但当真是这样吗?我曾就这个问题问过家庭教育专家:那些好的父母是如何管理自己,做到完全不发脾气的?专家说:我没有见过这样的父母,那是你们虚构的。所谓从不发脾气的父母,其实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不真实的。我豁然开朗,就如同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一样,这个世界本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心理学家曾奇峰就说过:每个父母都是带着创伤在养育的,如果孩子的行为正好触碰到他的创伤,爆发就无可避免。而要论及父母之间的区别,就看他们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这也就揭露了,为什么我们光凭头脑层面去约束自己,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却总是做不到。因为我们多少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创伤,所以,“绝对理性温和”是个幻想。而在西方文化里,就一直流传这一句话:要做六十分的父母。而那空缺的四十分里,就包含了父母要有对自己情绪接纳的空间。包括无意识的对孩子吼叫,以及过于严厉的惩罚等等。而那些看教育成功的家庭里,父母的教育未必是纤尘不染,也未必事事恰如其分,而是他们做到了两件事,一是在冲动过失后及时原谅自己,另外是在冲突之后及时修复关系,避免让创伤在孩子的体内生了根。因此得出结论,好父母不等于完全没有脾气,不会失控,而是他们懂得及时止损,善于把伤害降到最低点。

2 . 做好四件事,让冲突的伤害降到最低点

第一:给自己缓冲期,反思自己的过失所有的冲突都是在不够冷静的情况下爆发的。比如我有一天回到家,看到孩子低着头,抱着手机在玩,我大脑里立即有个评判:他沉迷游戏,他不学无术。当我有这个评价以后,我的愤怒就战胜了理智,我冲过去二话不说就把他手机夺过来,同时送上大声的指责:玩手机都能玩得疯掉,怎么不把这个精力花在学习上面呢?孩子鼻子里立即发出“哼”的声音,表示对我的抗议和不满。

奈何我听到他这个声音,加剧了愤怒,然后威胁他:你再敢对我这样,我就把你手机丢掉。我以为孩子会回头求饶,没想到他变本加厉:丢掉就丢掉。然后把门反锁后,我听到他的哭声。正当我还想上前去讨伐他的时候,我突然觉察一定哪里不对劲。于是我看了一下他的手机,发现里面打开的全是如何做如何做手抄报。而我记得他说过有个作业是做手抄报的,没想到他正在网上找资源学习。我立即羞愧万分。知道我是对他不够信任,才会失去理智,随意批评他。据心理学家分析,父母对孩子的指责和批评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发生在没有看清客观事实的情况下。

比如我儿子有次约朋友在家做作业,后来被我发现厨房被弄得一塌糊涂,我走过去正要严厉批评他,没想到他的朋友告诉我:他没有捣乱,是在给我做奶昔,我们打算写完作业一起收拾的。我的情绪立即就偃旗息鼓了。因此,当我们被孩子某个看似不当的行为激怒以后,最好是给自己时间冷静的反思,看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样就能避免更大的冲突发生。第二:道歉虽然我们从小就学习要勇于承担错误,但是很多父母却不愿意对孩子说“对不起”,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害怕自己失去威严。这是一个误解,所谓的威严不是建立在父母永远正确之上,而是父母言行一致,有责任和担当上面。身为三个孩子母亲的小S就说,勇于道歉,反而是她拉近和孩子距离,让孩子更愿意亲近她的特殊方式。

因为父母不可能凡事都对,所以父母在犯了一些愚蠢的错误,作出不恰当的行为时,立即给孩子道歉,是让孩子学习到诚意做人的最佳途径。第三:表达爱演员霍思燕说,她每天都会对孩子说“我爱你”,这不是在溺爱孩子,而是在给足孩子安全感,而当她偶尔错怪了孩子,或者委屈了孩子以后,她第一时间做的也是说“我爱你”。“力量”的作者朗达.拜恩说:无论孩子做出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行为,无非都是出于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呼唤父母的爱。而当父母在打骂了孩子后,孩子本能的担心就是:父母是不是以后不爱我了。因此,当冲突无可避免发生了,我们必然要回归理性,并且尽可能把孩子抱在怀里,并告诉她:我爱你,这个事实永远不会变。“爱”是孩子的定心丸,只有当孩子感觉到被爱了,他才不会把当下的冲突,变成一辈子的伤痕。最后:游戏,放松心理学家说,身体就是潜意识,当一些创伤发生以后,哪怕我们头脑和意识都遗忘了,但身体并未遗忘,甚至会形成一些病症来提醒我们。

因此,当我们确认在和孩子发生冲突以后,并且看到孩子因此恐惧,悲伤,委屈或害怕,我们除了表达歉意和爱意外,必须带领孩子做一些游戏或者运动,去释放掉身体的负面情绪。亲子间的运动既能释放彼此情绪和压力,还能让孩子感受到高质量陪伴,因此可以将之前冲突的影响降到最低点,甚至不再有影响。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做父母是天下最难的功课,所以不要追求完美,量力而行就可以。孩子和父母都会犯错,养育过程冲突在所难免,因此,父母不要害怕冲突,而要带领孩子在冲突里反思和成长,然后懂得及时止损的要领,那么最终,你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好,孩子非但不会伤痕累累,还会成为既懂得爱,又懂得化解冲突和矛盾的情商高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