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心理学,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梦的解析。但随着认知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经常有人提出疑问:“精神分析,科学吗?”
一、因果论与目的论
“
科学遵循“因果论”
人文学科遵循“目的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决定意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取向,其实是遵循科学因果论的。
同时,弗洛伊德还认为,内心潜意识的愿望和需要,成为意识活动(认知、情感及行为)的深层动力来源(推手)。
所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超越了科学因果论的局限,兼有“因果论”和“目的论”的特征。
总之精神分析学说,是心理内部因果论与目的论的统一。
弗洛伊德学说重视“症状的意义”,
比如,症状的原发获益和继发获益,
即,症状的存在,某种程度地满足了病人的某些心理需要。
症状,包括各种行为,其背后都有深层的愿望和需要作为其产生和维持的精神动力来源。可见,弗洛伊德学说的目的论取向,被后人发展出了“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
后现代心理治疗,追溯到弗洛伊德的“虚假记忆综合征”等概念,因此,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第一人”。
精神分析在治疗中所作出的“解释”,不仅是揭示出潜意识真相,说明潜意识与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是在来访者内心进行着意义的建构。
梦的解析,是意义建构的典型代表。
二、“过去”还是“当下”?
有人说“弗洛伊德总是在讨论过去,而不是当下。”
这其实是对精神分析疗法的一种误解。
潜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功能现象。
潜意识因为自我压抑而形成。
潜意识来自于过去的生活经历,并对病人当下的情感和行为正在产生着各种影响。
弗洛伊德跟病人讨论“过去”,其实是他正在对病人当下内心深层的潜意识开展工作,以帮助病人解决当下的困苦。
三、分裂与整合
在心理会谈中,即使治疗师不跟来访者讨论其过去的生活经历、创伤、欲望等,只讨论当下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认知行为治疗。这其中,我们总是无法回避跟来访者探讨其当下的情感吧。
其实,情感是内心需要能否满足时的态度体验。当下的情感里面就包含着深层的愿望和需要。这些情感和需要,就是精神分析治疗所包括和涉及的内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创始人,总是强调心灵某个方面的重要性,强调他所发明的治疗理论的独特性。其实,来访者的心灵,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有机统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
无论是先改变认知,还是先改变行为,或是潜意识的领悟,
最终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心灵全貌的整体改变。
各种不同的心理治疗理论流派分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汇集成一条庞大的江河。心理治疗师,在学习心理治疗理论过程中,也会在其内心整合成一整套的心理治疗理论体系。
心理治疗师在跟来访者会谈的过程中,这些不同理论流派,在来访者的内心,又一次次地被来访者整合。最终,促进了来访者整个心灵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希望心理治疗理论学派的学术划分,不再成为门派之间的偏见,不再成为心理治疗师理论学习和临床应用的羁绊。
编辑:冉冉
文章来源于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