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联系我们

  •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
  •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
  • 研修班招生办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理楼C座1301室

强迫性重复

逃走的男友

大学三年级时,张菁遇见了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幸福地谈起了恋爱,两人如胶似漆。这是张菁的初恋,她尝到了前所未有的甜蜜,恨不得每一分钟都与对方在一起,把对方当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然而,这样如天堂般美好的恋情在第三个月的时候出现了危机,快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男孩则在压力下落荒而逃。

原来,在恋爱的时候,张菁十分依赖对方,希望男孩与她同步地喜怒哀乐。比如,她希望男孩跟她有同样的喜好,对待事物有同样的看法,并且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改造男孩,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换什么样的发型、吃什么样的食物。

更严重的是,她不能忍受男孩表现出不开心、不快乐。她要求男孩在她面前必须是幸福、甜蜜的样子,否则自己就会觉得伤心、难过和痛苦。

因为她认为,看到男孩开心,她就开心,所以当她开心时,男孩也一定是开心的。可以说,张菁将自己的快乐完全寄托在了男孩身上。

而且,她还认为,男孩子应该花心思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惊喜和感动, 每天都要准备让自己没有想到的小礼物或者甜蜜的话,她沉浸在这种美好中“不可自拔”。

可是男孩觉得每天都这样很疲惫,他也有自己的情绪要发泄,也想有自己独处的空间,也希望不要被女友彻底改造。

张菁很不理解:明明我都这么爱你了,为什么你就不能继续因为爱我而每天哄我开心呢?为什么你都跟我在一起了,还是会心情不好?看到你心情不好,我的好心情也没有了。

张菁将自己的心情不好,全部归咎于男孩,认为是对方夺走了她的快乐。男孩实在是不堪重负,向张菁提出分手。

张菁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因爱成恨,想尽办法在学校、在朋友圈里攻击男孩,最终两人鸡飞狗跳、极其混乱地分手。

不幸的童年

张菁很痛苦,始终无法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她整夜整夜地失眠,借助酒精和安眠药麻痹自己,见人就像是祥林嫂一样重复自己如何被人欺骗感情,甚至开始伤害自己。

最后,她不得不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心理咨询师关注地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张菁这种非正常的恋爱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心理咨询师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张菁有着十分不幸的童年。

张菁的父母在刚结婚时感情很好,张菁出生后,父母因为这个“爱情的结晶”感情更加融洽。然而,好景不长,张菁3岁时,父亲出轨了。

就像许多出轨故事中说的那样,父亲开始对张菁的母亲百般挑剔,嫌弃妻子的厨艺让他无法下咽,责怪妻子身上的缺点令他无法忍受,他甚至残忍地告诉张菁妈妈,自己从来没有爱过她,希望妻子能放他自由。

“从未爱过”,这个理由彻底击溃了张菁的妈妈。离婚后,她就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靠着摧残自己的身体来消耗生命,自然没有时间精力去关心张菁这个女儿。

张菁的父亲很快组建了新家庭,完全不想再与旧家庭有任何联系。张菁就是在这样妈不管、爹不爱的环境下孤单地长大,也造就了她非正常的爱情观。

永远无法解脱的是孩子

选择离婚,对不幸福的夫妻来说,是一种解脱,无可厚非。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只能默默承受父母过早离异、原生家庭破碎带给他们的创伤,而这伤,可能终身难以愈合。

大量的社会调研发现,过早面对破碎家庭的孩子,通常自卑感较强,行为容易极端,自我防范能力差,容易受到侵害或引诱;在一些偏远地区,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过早失学,游荡社会。

而单亲家庭的养育者往往更为焦虑,他们或者出于愧疚和心疼,对孩子做出过度补偿,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满口答应;或者对孩子管教苛刻、过于严厉,试图靠自己的力量养出一个“比正常家庭更优秀的孩子给你们看”。

无论是过度补偿,还是过度严厉,如此焦虑的单亲父母,可能会造成离婚后对孩子心理的第二次伤害。

更糟糕的是,原生家庭父母的糟糕“榜样”,很可能导致孩子形成对于亲密关系的错误认知,就像张菁一样。

父母关系的破裂和对张菁的冷漠,使她天生缺乏安全感,而且也不懂得应该怎样去爱别人。因此,在恋爱时,她走上了妈妈的老路——将自己的快乐完全寄托在“男友”身上,期盼男友“成全”她的幸福。

这样的认知,让张菁误以为男友操纵着她的快乐和痛苦,所以她不能忍受男友与她的情绪步调不一致,不能忍受男友的任何负面情绪,否则她也会不开心。

同时,张菁也像她的妈妈一样,在爱情失败后无法走出痛苦,并且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平复情绪。

强迫性重复:体验童年感受

原生家庭给我们的最大影响,不仅仅在于它让我们“变成”了什么样子,更重要的在于,它让我们“是”什么样子。

换言之,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包容万象的,我们可能只觉察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来自家庭的影响,深埋在潜意识里,让我们在生活中不自觉地就会做出一些“直觉行为”。

像张菁在恋爱中的表现,心理学中称为“强迫性重复”,指的是个体在童年经历了一件痛苦或快乐的事情后,成年后会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事件,以体验到同样的感情或感受。

“强迫性重复”的出现,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我们会不自觉地被某些特别类型的人或者某些事所吸引。

因为,这些人的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人物(如父母)的心理特征,或者这些事是父母在我们童年做过的、给予了我们深刻影响,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与这些人或事发生爱恨关系。

看穿表象后的真相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强迫性重复”来解释。

【案例】男孩有个非常严格的母亲,小时候,无论男孩多么努力都无法让母亲满意,所以他只能更加用尽心思讨母亲欢心。长大后,男孩对温柔体贴的淑女毫不“来电”,却痴迷于冷艳高傲、要求严格的女性。

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满足这一类型的女性,从她们身上得到期望的爱,从而让自己受伤的心灵能得到安息和满足。

类似的,如果女孩的父亲是“冷落拒斥”型,那么女生在长大后,就会倾向于爱上父亲这样类型的男生,即使被忽视、受委屈,仍痴迷不悔,义无反顾地爱着那些不珍惜她们的男人。

比如,父亲喝酒之后的丑态百出,可能会让他的女儿天然对爱喝酒的男性退避三舍;从小被父亲棍棒教育的儿子,自己做了父亲之后,也容易控制不住去打自己的孩子。

再比如,一个在父亲掌权的家庭中长大的女性,择偶时会不自觉地把目光放在比较强势、有主见、有魄力的男性身上,对“妈宝男”嗤之以鼻;而在同样家庭中长大的男性,择偶时也会更多选择比较温柔好脾气的女孩,对于个性强势独立的女孩子难以产生好感。

这种“魔咒”,深埋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直到某一天,在某些事件的警醒中,我们才可能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您,觉察到自己的“魔咒”了吗?

版权说明:来源 | 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属于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