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说过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吗?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十大心理学效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同时他也是一名雕刻家,他不喜欢凡间的女子,于是他按照自己心中设想的形象再加上自己的神奇记忆雕刻了一座象牙塔的少女像,他把全部满腔的热情、爱意和精力投入到少女身上,后来,这个雕像竟然活了,于是他和少女结婚,成就了自己理想的爱情。
后来又有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学上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随机抽取8名小学生,告诉老师说:这8名小学生是“最有前途的学生”。半年后,事实证明,在随机抽取的这8名学生中(其中有几位是老师心目中的差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期待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
我们每个人都会接收到自己喜欢的、认可的人的暗示,这些暗示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情绪以及态度等等。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只要你充满自信地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就真的会顺利进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
这个效应带个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联想到积极信念的重要性,当我们拥有了积极的信念和态度,当我们拥有充满自信的状态,当我们相信好事一定会发生,并始终坚守这种积极的期待,真的很重要。
因为积极的信念会带来积极的行为,而积极的行为常常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我们自己期待自己成为什么样子,我们就会一直朝着那个期待的方向不断努力,最终,就真的能成为那个期待的自己;而如果我们一直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做不到,那么,就真的会一直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工具,它是成为“助燃剂”,还是成为“灭火器”,就要看我们怎么运用它。
一
应用于夫妻关系
我的老公从来不洗碗,有一次,我身体不太舒服,他想帮忙洗碗,我说:“还是我来吧,你洗不干净!”后来,他再也没有洗过碗;但是,他很喜欢炒菜,每次他炒菜,我都会夸他做的菜好吃,所以,从我们认识到现在,只要他在,我们家的菜都是他炒的。
其实,这就是皮革马利翁效应在起作用。我觉得他洗碗洗不好,给他一个消极的暗示,于是他就再也不洗碗了;而对于炒菜,我总是给出积极的暗示,他就一直乐此不疲地相信自己炒的菜好吃,也愿意一直炒菜。
当老公不爱做家务,而你特别希望他做家务,那么,在他偶然做家务的时候,就要积极鼓励他,表扬他家务做得好,这样,他在做家务的时候,经常得到你的积极反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就会慢慢变成你期待的样子。
二
应用于孩子的成长
你期待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很多家长会说:爱学习、爱劳动、爱运动等等。
那么,你有没有一直坚持积极引导他往这些方面努力呢?还是会经常否定他,认为他不行,做不到呢?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三四岁到十三四岁,是孩子“社会我”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段时间周围人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他特别信任的父母和老师。
所以,为什么现在都在强调要鼓励孩子呢?就是为了让孩子在“社会我”的形成阶段,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自信阳光的信念。
因此,如果我们每天都在说他的问题,你怎么那么磨蹭,怎么老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怎么这么懒……
那他就会逐渐形成这样的自我概念:我就是这样的,我注意力不集中,我学习没兴趣,我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
如果我们进行积极地引导,说:妈妈看到你真的很努力,你努力地在完成这件事,而且你真的做到了,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可以告诉妈妈吗?
这样,进行肯定和鼓励,你会发现,孩子就会增加很大的自信,他就会逐步地在这个领域上发展得更好。
因此,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就要积极地去引导他成为什么样子,而不是去否定他,要相信他可以成为你期待的那个样子,并且不断地鼓励、支持他朝那个方向发展。
我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不断积极引导我的孩子,让他从一个写字很不好看的人成为了一个特别热爱写字的人。
三
使自己越来越优秀
我们可以借助皮格马利翁效应,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我们内心都有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那是我们的理想自我。我们可以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地鼓励自己,支持自己,相信自己,并朝着自己期待的样子,坚持努力。
最终,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的,也会离自己期待的样子越来越近。
最后,送给大家《生命的重建》里的一段话:
我是自己思想的主人,我选择积极思想。专注而强硬地坚持积极思想,在很短的时间积极思想就会建立。我是自己世界的主宰,我选择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现实,改变从现在开始!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