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联系我们

  •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
  •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
  • 研修班招生办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理楼C座1301室
首页 > 心理学资讯 > 正文

成熟的表现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你的焦虑、恐惧、担忧、易怒其实都有解决办法


关于“孩子的情绪引导”的话题,真的是怎么写都不嫌多,相信看过各种育儿书的你们都知道:情绪管理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可是话又说回来,有几个大人能够真正看清、认识自己情绪呢?
为人父母的我们从小的情商教育是缺失的,很多妈妈都跟我留言过一直以来觉得情绪是个坏东西,需要不断被压制。尤其是当孩子哭闹不止时,自己内心沮丧挫败感就通通袭来,或者以为孩子无理取闹时,无法控制地对着孩子咆哮,过后又自责万分地觉得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底失败的妈妈。
我发现很多妈妈跟我倾诉的时候,都在关注“我怎么会那么对待孩子,我应该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让自己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不发脾气”。
其实,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看待情绪,情绪是人类不断进化出来的产物,动物没有人类这么复杂的情绪。
情绪本身是对人有益的,它其实是一种信号,在用刺激人心理的方式传递给人一种必要的信息。
所以我们需要跳出自责的怪圈,去解读情绪,去挖掘那个必要的信息,才能够真正认识情绪,从而对自己也对孩子做到情绪管理。
我最近翻了本书——《一本小小的情绪管理书》,正如它的书名一样,它很薄很好读,完全没有啃大部头的死磕,但是我发现书中的指导却非常受用。
作者选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并且容易影响我们的心理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情绪进行解析。今天这篇,我就挑选在育儿的过程中,孩子和父母都容易产生的四种情绪来给大家展开说一说。
焦虑
首先想写“焦虑”,是因为它放在当今的时代真的太普遍了,“育儿焦虑”、“婚姻焦虑”、“工作焦虑”,“未来焦虑”,几乎可以说没有人不焦虑。
另外一点原因,不同的情绪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一种情绪若得不到排解,会累积变化,然后转变成另外一种情绪,而焦虑是我接下来要写的几种情绪的起点。
前面写道,每种情绪都有它的语言,有它想传递给你的信息,那么焦虑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下面来一步步解开答案。
在心理学领域,焦虑是人大脑的一种对抗潜在性危机的积极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人的某些需求没有满足时,大脑就会启动这个机制,然后让我们表现出焦虑不安。
那么要对抗的这种“潜在性危机”是什么呢?从最深层次来讲,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不确定性,自我怀疑自己的安全感,价值感。
当婴儿开始有了自主意识,想要探索世界,可是又有很强的不确定感,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这种对自我的不确定会表现为焦虑。
当你的孩子总是难以入睡,无法自我安抚,一到睡觉就用哭闹的方式,哭到上次不接下气才累的睡着。你每次吃完晚饭,还没带孩子入睡就开始心神不定、惶惶不安,这些也是焦虑。
会产生焦虑的情况真的很多很多,它们也被分成了不同类型,在育儿过程中的焦虑一般有目标缺失焦虑和有明确指向的焦虑这两种类型。
我们总是提到的“育儿焦虑”其实就是一种目标缺失焦虑,这种焦虑是弥漫式的,你会感到焦虑,却常常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而焦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少明确的目标。
看见别人家的娃上了辅导班,别人家的娃已经在学认字,别人家的家长带着娃出门旅游······这些通通会让你感到焦虑,因为你不知道育儿的中你到底需要什么,想达到什么目标,所以就方方面面都想跟别人家娃作比较,很容易被大环境牵着走。
这种焦虑怎么破?当你了解它,你就知道其实“育儿焦虑”就是个信号,在提醒自己,找到一个目标,并开始踏踏实实去计划和实现它。
比如你在焦虑娃的英语启蒙,那么就去了解英语启蒙,查询它的关键期、合适的启蒙方式、可用的资源等等,然后制定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假设是一年刷完一套分级阅或者读廖彩杏书单。那么在这个一步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的焦虑就会得到缓解。
相对于弥漫式的、不知道焦虑啥的目标缺失焦虑,还有一种就是你的焦虑像箭头一样指向某一事物的“有明确指向的焦虑”。
上面写到的孩子无法入睡,家长一接近入寝时刻就焦虑不安,就是这一类型。那面对这种焦虑又该怎么办呢?
说下大家都经历过的高考就很容易理解,基本上高考之前,所有考生都会进入焦虑状态,只不过严重程度不同,那什么样的学生焦虑最轻呢?一种是对考试不抱任何期望的,另一种是成绩相当好有十足把握的。
其实所有生活中的这类焦虑的破解之道就如同这两类考生,要么降低对目标的重视程度,要么提升自己掌握目标的能力。
对孩子哄睡会焦虑不堪就是在暗示你,一方面你需要调整对孩子自主入睡的心理期待。
入睡困难是低龄宝宝的常见问题,他们的大脑发育水平让他们还难以进行自我安抚,而且每个孩子情况各不相同,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孩子长大,他们睡眠问题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能了解这些,那么一定会压力释放、焦虑减少很多。
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去学习孩子的睡眠规律,以及有助于ta进行入睡的方法,如通过遮光窗帘、音乐白噪音、睡眠仪式等等,让孩子更容易入睡些。
所以说,如果读懂“有明确指向的焦虑”暗藏的这些信息,你就会明白自己需要提高相应的能力了,并且在这条路上会越走越强大。
如果你没有读懂它,任焦虑发展,那么它就会继续恶化,转变成下一种我要写的情绪“恐惧”。
恐惧
先简单直接地来给大家上定义!在心理学上,恐惧是指人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一种担惊受怕的强烈情绪体验。
恐惧释放的信号是,我们当前解决问题的资源、力量或者策略不够了,所以我们成人感到恐惧时,需要思考的是通过组织资源、调整策略或者调动力量来重新解决问题。
而孩子的能力和力量都还薄弱,因此很容易对很多事物表示恐惧。此时,我们应当充当孩子的资源、孩子的力量,帮助他们化解恐惧。
对于未知的不确定,使孩子害怕去幼儿园,我们可以帮助ta把未知转化成已知,带着孩子去幼儿园参观,让ta熟悉接下来生活的环境,通过角色扮演等预演在幼儿园可能会发生的情境。
恐惧的情绪得到支持和疏导,它就会自然而然消失了,因为恐惧出现的“目的”达到了:本来就是在告诉你和孩子,力量不足需要寻求帮助了。
那如果没有得到支持呢?它便会逐渐发展变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前文提到了,对某个明确的事物产生焦虑,那么此时恐惧的情绪就偷偷冒出了小芽,我们可以把它描述为担忧。
比如一个小孩在公园溜达,一只狗突然窜出来对着孩子汪汪大叫,孩子自然会吓一跳而转向大人。那么接下来,ta就会担心那只狗会不会再出来,自然的本能让ta想逃离这种情境,可是又无能为力。
如果大人这个时候抱起孩子,给他足够的安全感,然后给ta解释狗的行为,可以的话一起观察或者抚摸狗,还有告诉ta如果害怕就抱住妈妈之类的。那么孩子下次遇见会明白自己并没有危险,知道了自己有能力处理当前的情况,恐惧感便会消失。
可惜有些家长不去疏导孩子情绪,却喜欢利用这一点来“保护”孩子,“狗会咬人的,你不要去惹它。”
或者对玩得不肯回家的孩子说:“快点走吧,不然等下那只狗又跑来了。” 更不可思议的,我甚至听过老人对着不听话的孩子说:“如果不听话,等下狗就会来咬你了。”
于是,本来仅仅是对“狗突然窜出来叫”的这一次事件的担忧,就会发生固化,从而对所有的狗产生了恐惧情绪;若在固化以后还是没有得到处理的话,恐惧就会开始泛化,对于一切会让ta联想到狗的事物都会产生恐惧,也就是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我印象很深的初中时一个同学,她非常害怕狗,远远看见狗就会尖叫逃走,后来她告诉我她不仅怕狗,甚至害怕一切有毛的东西,就连看见毛桃也会心里发毛。
恐惧情绪没有被得到解读,就会固化泛化不断发展,有时候好像消失了,但它其实一直在那里,日后受到某方面的刺激,就会用一种转变爆发的方式来释放恐惧,那么这就产生了“愤怒”情绪。
愤怒
大家肯定很奇怪,为何说愤怒是恐惧的蔓延?我觉得我的一个闺蜜发生的一件事情,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有次闺蜜带她娃小Y去上独立早教课,课上得好好的,可谁知突然间听见教室里传来小Y的哭声,然后看见老师抱着崩溃的小Y出来了,情绪激动的小Y愤怒地对着老师不断地乱抓乱挠。
问了缘由,说小朋友排队玩一个项目,小Y好奇地要走到前面去看,老师请小Y回去被拒绝后,老师准备抱起他回去,结果上一秒都没事的小Y一被抱起就开始突然情绪崩溃,老师无奈只好把他抱出教室交给妈妈安抚,看见要抱他出门,小Y便更加激动了。
闺蜜说她本来百思不得其解,压根没搞懂一直脾气很好的小Y愤怒的点在哪里。直到后来又有一次,他们去逛街,小Y累了要抱抱,妈妈也累得不答应,于是小Y坐在马路边不肯走,妈妈担心危险一把抱起小Y,小Y又突然开始愤怒地挠起了她的手臂。
闺蜜突然恍然大悟,想起了一直以来对待行为不当,说了也没改的小Y时,她都是一把抱起小Y到房间,让他先冷静下,有几次闺蜜自己也非常愤怒,便自己跑出来平静,任由小Y在房间里哭。
后来,闺蜜非常自责地跟我说,她现在完全懂了小Y的愤怒都是来自之前独自在房间里的恐惧。
明白了这一点的话,那么我们也自然就能读到愤怒传递出的信号,它同恐惧一样,表示解决问题的力量不足了,需要寻找更多的力量;不同于恐惧时的逃避本能,愤怒的产生还是身体在力图调动体内的潜能来应对当前的问题。
相信提到愤怒时,每个父母都能脑补出很多画面,不像前面写到的焦虑和恐惧,家长常常都不易察觉到,而当孩子愤怒时,那个气势真的是排山倒海,伴随哭嚎、打人咬人、砸东西······这种强烈的对外攻击性经常让父母们抓狂。
不过,不管父母们多么想压制住这个现场,请一定要允许孩子把愤怒释放出来(当然要逐渐引导孩子以安全的方式)。如果被压抑,无法经历和表达愤怒的话,ta便有可能把攻击性向内指向自己,选择自我伤害。
说到这里,我想你们的脑海里肯定跟我一样,闪过最近接二连三报道的孩子自杀的悲剧,让人不禁唏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警醒自己要给孩子向外释放情绪的通道。
易激惹
最后来说的这种并不算是一种情绪,严格来说它是一种状态。
会不会有某些时候,那些让你平时一笑了之的小事情都会让你动怒?这其实就是你正处于“易激惹”状态中。
要理解这种状态,可以先想象一个“情绪容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往里面填充,焦虑、恐惧、愤怒等等,情绪容器慢慢累积,当它接近上限时,情绪也就容易爆发出来。
这种将要被填满,但还没达到爆发的临界点,就是易激惹状态,这个时候任何一点刺激都会让情绪爆发。
人的理智就是容器的上限,那些懂得情绪管理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情绪,而是他们的情绪容器比较大,或者是当情绪产生时又即时被化解掉了,没有在情绪容器中累积下来。
所以,当你处在这种情绪状态中,你应该接收到的信号是:容器快满了,急需释放一些情绪。所以你需要做得是梳理自己的情绪,认清容器里都装了哪些情绪,然后用对应的方法一一把它们化解掉。
3种情绪1种状态就给你们梳理到这里,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
1. 焦虑
育儿中的常见焦虑有两种类型:
一般所说的“育儿焦虑”,惶惶不安却不知道在焦虑什么,其实指的就是目标缺失焦虑,这时应该做的是找到一个明确目标,并且一步一步去实现它。
当对某个明确事物感到焦虑时,破解大法就在降低对目标的期望值,并且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恐惧
大脑产生恐惧,其实是在试图告诉我们当前解决问题的资源、力量或者策略不够了,需要重新组织。
恐惧需要通过程度来划分,最初的恐惧表现为对某件事情的担忧,以孩子怕狗为例,当在公园走路被窜出来的狗吓一跳,那么就是对这一件事情的担忧,如果没有缓解就会固化为对狗的恐惧,然后又泛化为恐惧任何会让ta联想到狗的东西。
3. 愤怒
无论何种愤怒,其核心都是恐惧情绪的蔓延,用一种转变爆发的方式来释放恐惧情绪。而且大脑试图利用愤怒来激发身体的潜能,来应对当前的问题。
愤怒会表现出对外攻击性,但是如果愤怒无法得到表达,那么攻击性便有可能对内释放,选择自我伤害。
4. 易激惹
每个人都有个情绪容器,我们每天都在往里面填充情绪,当容易将要被填满时,人就会处于易激惹状态当中,任何一点小的刺激都会导致完全不在同一数量级上的情绪爆发。
如果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易激惹,那么你需要梳理自己的情绪,并将它们一一化解。
原创不易,喜欢今天的文章的话,记得转发和点“在看”哦!转发和点“在看”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谢谢!
为防止以后失联,大家可以扫码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之前加过的不用重复加啦。
来源悠悠妈,分享悠悠妈德国育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