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与海角之间的距离,而是两个人在一起,却听不懂对方的求救!只关注自己需要的沟通,可能反而会成为对方的压力。这在亲子关系中,尤其明显。
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21岁的高三复读生魏天桦(化名)给母亲发短信说,我真的想好好学,考个好大学,希望这个愿望,下辈子可以实现吧,我爱你,下辈子,别做我妈了,太累了。
母亲随即回复说,你永远是我的好儿子,你是妈妈的支柱,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支持你。过了几分钟,母亲又发短信说:“妈妈因你考到外高而荣幸,我希望你这次也争取轰动一哈周边的几个学生,老师说了,你学习如果用心了,没问题,你是聪明的娃娃。”
然而短信发出一分钟后,母亲就接到了儿子手机打来的电话,派出所民警通知她去一趟,监控录像显示,魏天桦把手机和书包放到七里河黄河大桥上后,纵身一跃头朝下扎进了黄河。
魏天桦是家中独子,第一年读高三时父母离婚,他跟母亲一起生活。面对这起悲剧,相信妈妈是世界上最难过的人。
她一定是为了儿子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子才会在最后的遗言中,说出很幸运遇到这样的妈妈,说出您的恩情,来世再报这样的话。
她也一定非常爱儿子,才会在感受到儿子有异样情绪之后,回复你永远是我的好儿子这样的话。
但是,一对彼此牵挂,彼此深爱的母子,却终究天人永隔。
回过头来梳理这段对话,就会发现问题不是出在爱孩子或不爱孩子上,而是出在了彼此沟通的频道上。
孩子的话里,句句都是向母亲求救,他希望母亲能够听出他的压力、他的疲惫、他的脆弱和他的无助。
而母亲的话,却在希望他上进、鞭策他成功……这些话,成了压垮他最后的一根稻草。
当妈妈把自己的理想和孩子的未来绑在一起,不容得孩子自己选择、不容得出错、不可以辜负母有时,指向一定是悲伤的未来,因为压抑会吃掉孩子。
然而,跳河男孩妈妈的错误句式,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01
妈妈说,儿子就是她的“支柱”,因为儿子考到外高而“荣幸”。我们没法揣测这是否与她和丈夫的离婚有关系,比如类似生出这样的想法:我就是要争口气,离了你,我一个人也可以把儿子栽培成才。过得更好,是对前任最好的报复。在妈妈这里,过得更好的衡量标准很可能被全部定格在儿子够不够“争气”。
一个人对一件事过于执着,好处是会不辞劳苦全力付出,但也很可能造成价值观和目标单一。在妈妈眼里再也看不到其他可能性,而这种压力不但逼迫着自己,也同样会让儿子感到压迫感。
就像前阵子轰动全国的北大学霸弑母案中的男生吴谢宇,虽然杀母动机没有最后确证,但从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看,大多倾向于和他母亲的教养方式有关,谢妈妈对儿子的期待很高,采用的教养方式和评价标准比较单一,母亲个人都是极度自律的人,造成身边人尤其是孩子生活在很大的压力中。
从跳河男生母子最后的沟通来看,母亲一直都坚持“鼓励”和“支持”。母亲常用的鼓励办法是把自己的“利益”绑在一起,“你是妈妈的支柱”,“妈妈为你而感到荣幸”,所有的这些,都是站在母亲的角度,孩子的感受完全被忽视了。
但是她也许不知道,不恰当的鼓励,很可能是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个心怀愧疚,面对母亲有条件的爱,却感到无力偿还的孩子,他内心有多压抑,有多痛苦?这位只沉浸在自己幻想中的母亲,无法读懂和看到的,她只关注自己的要求。
孩子生前曾反复说:“都是我的错,我不该活在这世上”,实际上正是用这份自我否定来缓解无法承受的压力。这是在向母亲求救的信号,也是孩子对自己彻底绝望的信号。
这时候如果有人告诉过他:不,考不好不是你的错,不是所有的事都是靠努力和用心就可以做到的,人生还有很多其他可能。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然而又有多少父母愿意静下心来,放下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去品味一下孩子的话呢?
02
有人说:“与人沟通是永恒的主题,与自己的孩子沟通是难题。”尤其是现在大考临近,学生和家长都进入一级战备,心里的那根弦处于紧绷状态,始终找不到一个平衡点,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沟通难题,家长和孩子都苦不堪言。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这几大“雷区”不要触碰。经过大数据调查显示,以下10句话,是家长经常说,却被考生“不喜欢”的话。家长们可要注意了!
除去以上这些,还有一些话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孩子的反感,看看你有没有经常对孩子说:
·加油吧!这是你至关重要的一次机会,一定要考好。
·别忘了你说的话,成功就在眼前。
·你的模拟考试每每优秀,大家等你上清华北大啊!
·这是你一生的转折点,你一定要把握!
·咱们家里穷,爸妈为了你上大学即便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这一次一定要争气!
其实,跟孩子沟通没有那么难,把握住两个原则就行了。
1.不要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家长不要杞人忧天,把自己的恐慌带给孩子。很多家长一想到“中考、高考”,心里就一阵发憷。有的孩子本来成绩明明很好,自己也是信心十足,但家长却总担心会出意外,时刻提醒孩子别“关键时刻掉链子”,弄得孩子也神经兮兮,导致心理上真的出现问题。
另外,家长在给孩子提要求时别把话说绝,要给孩子留后路,不给压力,不要让孩子觉得高考是一件搞不好天就会塌下来的事情。
2.不要整天将成绩挂嘴边
在很多家庭,孩子的成绩就是“家庭晴雨表”,成绩上升家里一片祥和,但稍有差池就会迎来“阴雨天”,这无疑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其实,并不能把孩子的成绩当做衡量孩子的标准,因为当孩子考的好时,有可能是近段时间内学习状态比较好,复习重点比较全面,考试心态比较端正;考不好有可能是考试时身体不舒服,基础不扎实,题目偏难……
当孩子的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时,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外在原因与内在因素,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希望家长能让沟通回归自然——“爱”,可以多了解孩子,多关注他们的心情、身体状况,也可以谈谈理想,聊聊人生,或者有时间就只是简单的带孩子吃一顿好吃的,不要谈成绩,除非他们愿意主动跟你谈,学习的事,就信任他们吧。
03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那些名人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
当年梁启超的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没能考上大学。他便写信鼓励女儿:“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考试是检验学业成果的一个方法,万一遇到了挫折,只须再接再厉即可,无须因此全盘否定自己的价值。
而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心愿,也不是非要他们考上最好的大学、取得很大的成就,而是希望他们过得开开心心、身体健康。
梁启超引用曾国藩的这句话,是要教育孩子专注当下,不要一心想着回报,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傅聪在给父亲的信中诉说学习的苦闷,傅雷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这很正常,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所以,向父母倾诉并没什么可羞耻的,孩子不向父母撒娇,还能向谁撒娇呢?唯有父母,才是无条件关心、包容他们的港湾。
很多孩子之所关闭心门,不再想说,或者是报喜不报忧,最终也无法开口把自己的难处与父母倾诉,即使痛苦到结束生命,都不能找父母去诉说,就是因为现在一些父母无法接纳孩子的情绪状态,不允许孩子犯错,不理解孩子的心情。
导致孩子再也不愿意说,不敢说,不想说。因为在孩子看来,说没有用,严重的时候还会引发一场家庭矛盾,这样的结果,让孩子很难接受,也不愿意看到。
希望每个孩子脆弱的时候、无助的时候,都能在父母这里寻找到关心和包容,尤其是在中考、高考即将到来的关键节点上。
当我们父母接受了那个不完美的、失败了的孩子,孩子才能接受那个不完美的、失败了的自己,才能走出改变自己的第一步。
当他面对生活以后的曲曲折折,大大小小的不如意,想到父母是他的退路,家是随时可以依靠港湾,他心里就能平添一份勇气,在人生这个英雄之旅中,也能越走越稳健,越走越精彩。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