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疫情期间请联系18565708893)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高级研修班招生专用网

联系我们

  •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 报名电话:0755-26537571
  • 研修班招生办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理楼L3-1231室
首页 > 心理学资讯 > 正文

讨厌做家务的妻子:未知的事情令人恐惧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安全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这其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它涵盖了吃饭、穿衣、住宅、医疗、性、活动与休息等等。生理需求是所有需求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满足了最低层次的需求,人们才能幸福健康的生活。

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获得保障与满足,其他需求则更无从谈起。

有趣的是,恰恰是这个最基本的需求给许多人带来了痛苦。

一对夫妻坐在我面前,男的面色凝重,女的神态轻松,两个人表情反差之大,不由得让人揣测他们因何而来。

女的说:咨询是他要求来的,我只是为了配合他。

男的说:进门前几分钟我还在想,我们有必要来咨询吗?事情说起来也不大,但就是让人不舒服,我觉得都影响了情绪和生活。

我更加好奇了。

在男方的讲述中,我渐渐听明白了。

夫妻俩30多岁,已结婚5年,感情一直很好,没什么大矛盾,惟一容易发生冲突的是家务活。男的喜欢整洁,爱做饭爱收拾家,女的生性散漫,爱乱扔乱放东西,两个人总是为此发生争执,吵急眼了甚至还闹到要离婚。

女的直言不讳:就这么点事,他都痛苦得不行。我当初找他就是图他会做饭,爱干家务呀,不然条件比他好的人多的是,我干嘛嫁给他?

男的说:我承认,我当初是答应了要照顾你,什么活儿都不让你干,但你,你也太过分了吧。
 

我请他举例。

他说:平时我们工作都忙,但一般都是我回家做饭。有时我加班,她先回家了,她也不说先做点准备工作,比如先把菜给买了,我回家做饭也节省点时间。她就在家躺着,玩手机看电视,不管多晚都要等我回去,等我现买菜现做饭,有时弄到很晚我们才吃上饭。我要是出差,她就天天点外卖......她从不收拾家,还爱搞破坏,我打扫得再干净,过一会儿又恢复原样,什么东西她都乱扔乱放,我跟在她屁股后面捡都捡不过来......

说到这儿我看看女方,她表现得若无其事,甚至还乐了一下。

男的说:她就是说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我父母着急让我们要孩子,我哪儿敢要啊,照顾她都照顾不过来,再要一个孩子,非得累死我,我干脆不工作算了。
 

女的说: 早知今日,当初你就别娶我呀,那会儿我跟你说得很清楚,我不想结婚,不爱做家务,是你求着我嫁的,你说保证什么都不让我干,这才几年哪你就反悔了。 既然这么痛苦,咱俩就别过了呗。
男的眼圈一红: 你就会说这话。 你就不能体谅体谅我吗? 这几年我活得好累,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家里。

女的说:我怎么不体谅你了?我早说过了,我们可以请小时工,请人打扫卫生、做饭,是你非要自己动手,还说这是家庭生活的乐趣。
 

男的说: 小时工再好,有些活也得自己干啊。 我对你要求不高,至少把我们的家当成家,而不是吃饭睡觉的旅馆。

女的有些生气:我什么时候把家当旅馆了?
 

男的说: 你什么都不做,好象这个家就是我一个人的,跟你没关系。
两个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最后男的急了,跟我说: 我给您看看这个。

他掏出手机,翻出几张相片给我看,他妻子也好奇地凑过来看。


 

第一张照片,是他们的卧室,只见梳妆台、衣柜、床上,到处堆满了东西,地板上也堆着衣服和鞋子,给人的感觉满满当当,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


 

第二张照片,是他们的厨房,偌大的水槽里堆满了盘子和碗,垃圾桶也是满的,显得很肮脏,厨房地面也油腻腻的。


 

男的说:这是我出差几天不在家,回来后看到的。走之前我把菜做好给她留着,她吃完就把碗和盘子扔水槽里,等着我回来洗。
 

女的突然怒了: 你可真阴险,竟然还偷拍了照片。
男的说: 我不拍照片,你压根不承认哪。

女的怒吼:我承认了怎样,不承认又怎样,大不了离婚啊。
 

有一次咨询,丈夫出差,妻子自己来了。

她说:其实我早想单独来一次了,我心里有些疑问,一直想得到解答。我承认我老公的话是真的,我确实太懒了,有时懒到自己都不好意思。
 

她举例说,就像这次老公出差,她一人在家,原本想煮碗泡面吃,再加点鸡蛋青菜啥的营养一些,想想觉得麻烦。 又想用开水直接泡了吃,想想又嫌麻烦。 最后纠结半天,她把面袋拆开直接当干脆面吃了,吃完以后心里特别不舒服,感觉对不起自己,同时又想如果有一天真的跟老公离了婚,自己这么懒可怎么活下去。


 

她越想越不安,想到不光是老公,包括同事好友也对她的某些习惯感到惊讶,比如她不能进菜市场,不能做手工或针线活儿,再简单的也不行。


 

我问她,做这些事情会让她有什么样的感觉。

她皱眉说:很烦躁,不开心。
 

在她从小到大的记忆中,做家务是非常麻烦、非常困难的事情。

小时候的她,每天只要睁开眼,耳朵里充斥的永远是各种嘈杂声和爸爸妈妈的抱怨声,这个声音伴随了她很多年。
 

在家务活的分配上,她的父母有一个默契,妈妈负责做饭,爸爸负责收拾屋子,但显然两个人都不想干活,她爸只要一开始擦地,就要大声开骂,骂孩子淘气,骂狗掉毛。 她妈只要一进厨房,立刻就会传出乒乒乓乓摔打锅碗瓢盘的声音,夹杂着含混不清的抱怨声。 有时这些声音还会延伸成父母的争吵声,两个人把彼此当出气筒,互相指责谩骂一番。

从小她就对这些声音充满反感和恐惧。

小小的她不明白,为什么做家务会让父母那么烦躁。她很想也做点什么,为父母分担一下,但父母总是不耐烦地把她推开:一边去,别添乱。

在她9岁那年暑假的一天早上,父母大吵一架,她妈气得没做饭,她爸饿着肚子去上班。

爸爸单位离家很近,她突发奇想,想悄悄给爸爸炒碗蛋炒饭送过去,她为这个想法激动万分,按印象中父母的做法,摸索着炒了一份蛋炒饭,很细心地盛放到一只大碗里,还放了个盖子捂着。

一路上她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只碗,满心欢喜地给爸爸送过去,想象着爸爸看到这份杰作会如何惊讶、开心,会如何夸赞自己。
 

等她到了爸爸办公室,见到她,她爸确实吃了一惊,继而是劈头盖脸一通训斥:端回去端回去!谁让你来的,作业写了吗?
她一定要爸爸尝一口,她爸一定要她端回去,推搡中碗掉在地上,一地碎片和米饭,她爸气得一边骂她笨,一边喊她赶紧滚。
那天她含泪跑回了家。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她很想帮父母干活,但只要一出差错,就会被嘲笑被贬损,被嘲笑后父母也不会告诉她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他们认为这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不需要教。如果她问他们问题,迎来的总是轻视的眼神:蠢,这都不会?
有一次她自己煮面,把酱油当醋放了,被家人取笑了好久。从此她不敢轻易进厨房,因为分不清白糖和盐、酱油和醋、香油和菜籽油、蒜苗和小葱,一看到形状相似的东西她就害怕,怕自己又会搞错。
第一次恋爱,男生是她的大学同学,两个人总在一起吃饭,那时候是自己带餐具,饭后要洗碗,每次都是他洗。 有一次男生让她去洗碗,她不肯,他有点不高兴,一边抱怨一边阴沉着脸去洗了。
男友的态度让她很失望,觉得他不爱自己:现在就敢让我干活,以后对我要求会更多。
后来她找了很多借口提出分手,男友拼命求情,但她心意已决。估计男生这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初恋失败竟和一次洗碗有关。
她之所以嫁给老公,完全在于他是个特别爱做家务的男人,她从未见任何人像他那样喜欢买菜、做饭、洗碗。
向她求婚时,他捧着她的手,深情地说:这么美的手,这辈子我都不会让它做饭洗碗。
她认为这些话比所谓的山盟海誓更可靠。
事实上在婚姻里,老公一直把她照顾得很好,她知道他爱她离不开她,所以才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
中国的父母习惯包揽孩子的一切。

孩子年幼时对家务产生兴趣,想主动参与其中,父母往往会很不耐烦,嫌孩子添乱,对孩子的好奇不予理会,无形中抹杀了孩子做家务的兴趣。
 

孩子长大一点,父母又认为学习是人生第一要务,孩子有做家务的时间,不如都用在学习上。 只要孩子学习好,家里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做。
我曾劝说一位亲戚,让他放手让14岁的儿子学做点家务,结果对方忿忿然,脸上的表情像受了奇耻大辱,几乎快要翻脸的样子。
后来他为儿子的好吃懒做不停抱怨的时候,我一点都不同情他。 我认为这是他自己亲手酿造的结果。
既然你要把孩子当婴儿去照顾,那就要做好照顾一辈子的准备。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 1,犯罪率为1: 10,爱干家务的孩子婚姻更稳定,离婚率较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相对较低。
在西方国家,无论多大年龄的孩子都会在父母的安排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两三岁的宝宝也能帮父母做一些最简单的家务活儿。两三岁这个年龄段正是训练孩子精细动作和生活技能的关键期,孩子从小具备劳动意识,未来可以做更多更复杂的事情,并能从中获得乐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以及责任感的培养密不可分。 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从小学做家务,能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不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大多不能吃苦,独立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和挑战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就像这个妻子,她除了对家务反感、恐惧,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恐惧心理,尤其是那些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对她来说都显得困难重重。她害怕去尝试,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那次咨询结束后,她决定挑战自己的恐惧,给老公一个惊喜。她从网上下载了做菜视频,对家居进行打扫整理。当她平心静气做着这一切,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乐趣,她觉得自己不但能做好很多事情,而且还很有天赋与创意。
当老公出差回来推开家门,迎接他的是妻子亲手做的热腾腾的饭菜,以及拾掇得干净整洁的家,对眼前的一切他简直难以置信,当即给予她最热烈的赞美与感谢。
她对老公说:我这是偶尔为之,你只要在家我就要继续偷懒。
她老公说:必须的,以后家务活儿我还是主力。

跟我分享这一切的时候她很开心,突然又开始沉默了,我问她想到了什么。
 

她说:我想到您上次说,我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小孩子了。小时候的我只要一犯错,就会被父母责骂,所以我会害怕去做事情。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就算我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够好,也没有人会来责骂我,惩罚我了。我可以做不好,可以犯错,当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的时候,那些事情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作者: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1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出版人物传记《路在脚下延伸》,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