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儿子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直翻来覆去,最后他说了句:「妈妈,我害怕!」
我问:「你在害怕什么呀?」
儿子说:「我怕骷髅头,吸血鬼和大怪兽。」
原来前不久,儿子看了一部关于万圣节的电影。
那段时间,儿子只要一和小朋友在一起,就玩怪兽吃人的游戏。在他眼里,什么都变成了妖魔鬼怪。然而投入演出的结果就是,儿子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开始害怕了,一直说到处都是鬼怪。
和朋友说起这件事,朋友说,她三岁的女儿也遇到非常恐惧的事情。
有一次,朋友把她女儿送回老家待了一个月。回来后,孩子一直说害怕黑,不肯关大灯睡觉(不是小夜灯)。
这对于还要起早工作的朋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折磨。
于是,他们夫妻轮流上阵,对孩子各种劝说、引导,结果都无济于事,只要关上灯,孩子就会歇斯底里地哭闹。
后来朋友想开了,也许是大人过于忧虑了,开灯睡觉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孩子可能因为与父母的分离产生了恐惧。
就这样她以一种自然的状态陪着孩子开灯睡了近一个月,并尽量增加陪伴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突然有一天,女儿躺在床上搂着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要关灯睡觉了!」
朋友顿时泪奔。她的小宝贝儿自己找到了安全感,之后再也没有要求开灯睡觉了。
2
都说孩子在0-3岁的时候,会害怕不熟悉的事物。
比如习惯了用澡盆洗澡,当换成莲蓬头洗澡的时候,就会莫名的恐惧。
而当孩子到了4-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想象力突然爆发了。
这时候,孩子亲眼看到的事物会经过他们想象力的加工,变成他们感到恐惧的事物。比如床底下会出现怪兽,或者窗外突然出现恐龙。
还记得去年夏天小萝卜君来我家做客。
我家老公和他开玩笑说:「院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恐龙蛋哦!」
说完,半夜萝卜君就吓得睡不着觉了,原来他真的相信院子里有恐龙,醒来好多次。
孩子恐惧的点和大人的很不同,常常大人认为很普遍很正常的事情,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事。
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恐惧。有的是对想象出来的恐怖世界的恐惧,有的是恐高,有的是害怕水,也有的小孩子怕黑,有的是怕和陌生人说话。
孩子的恐惧如果不去克服,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小孩子童年的恐惧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阴影。
3
要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呢?
我发现,加拿大最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适合缓解孩子恐惧情绪的方法,叫做「行为接触改善法」。
这种方法是指:
当孩子面对非理性恐惧的时候,要让他们一步步地去面对引起害怕和恐惧的情境或场所。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让孩子了解到他们想逃避或者害怕的事物其实是正常的现象。进而使孩子明白,逃避是无法让事物变得不恐怖的。
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
第一步:了解情况
每一种恐惧都有不同的原因。
很多时候,孩子的恐惧感来源于生活。这个时候,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清楚他们在害怕什么。
如果孩子会怕黑,害怕独自睡觉,害怕和陌生人交流,那么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如果孩子怕水怕高,那么孩子可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如果孩子怕昆虫、怕小动物,那么孩子可能胆小。
有的时候,家长也要扪心自问,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孩子的恐惧造成了影响。
比如很多家长喜欢威胁孩子
「你不乖乖睡觉,妖怪要来找你了哦!」
「你不好好吃饭,小心大怪兽来吃你!」
对孩子的威胁很容易使孩子感到恐惧。
也有的家长,自己本身也怕黑怕高,因此对孩子也会有所影响。
很多人觉得如果孩子真的害怕,那就想办法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让他害怕的东西。
然而,在加拿大,我发现这边的教育提倡让孩子通过面对恐惧来战胜恐惧。
家长要告诉孩子,面对恐惧很重要,因为只有勇敢面对恐惧,才能摆脱恐惧。逃避是无法摆脱恐惧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克服恐惧。
同时,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也有害怕的东西,给孩子做出榜样,要让孩子知道通过努力练习,恐惧是可以被克服的。
第二步:列出清单
和孩子一起列出令他们感到害怕的事或物。
比如「虫子」「水」「高空」「和妈妈分开」「去陌生人家里玩」「游泳」「骑脚踏车」「看医生」等。
家长可以将这些恐惧分类整理。
比如人身安全类(游泳等),自然环境类(昆虫等),医疗类(牙医,打针等)。最好将这些清单整理出一个恐惧温度计(Fear Thermometer)。
和孩子一起给恐惧程度打分。
比如10分是最恐惧的,1分是最不恐惧的。
然后先从最不恐惧的事物开始练习。
第三步:循序渐进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循序渐进,也就是一步一步地帮助孩子克服。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
让孩子独立睡觉是很多爸妈头疼的事。
由于我的急性子,有一次,我在训练让儿子一个人睡觉的时候,直接将他放在了他的房间,并关了灯。
我在门外悄悄观察他。
只见他一个人坐在床上,东张西望,又想喊妈妈,又不敢太大声,然后又想站起来出来找大人,又不敢摸黑下床。
就这样折腾了半个多小时,他还没睡觉。
我只好进去安慰他,谁知一打开灯,儿子就一脸绝望地望着我,眼睛里含着眼泪,低声说:「妈妈,我好害怕」。
然后,我一抱起他,他立马就躺在我怀里睡着了。
这次失败后,我总结了教训,家长不能心急,一定要懂得如何循序渐进。
我参考了国外的「行为接触改善法」。
这个方法要求我们列出步骤帮助孩子从害怕过度到不怕。
就培养孩子独立睡觉而言。
如果宝宝害怕独自在自己的房间睡觉,开始可以让孩子在爸妈的房间打地铺睡一次。
第二天可以尝试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由妈妈陪着入睡。
如果孩子适应了由妈妈陪着在自己房间睡觉,下一步可以让孩子在自己房间睡觉但把门打开(或开夜灯)。
适应了这些以后,最后可以让孩子在自己房间睡觉,关灯关门。
再比如,如果孩子害怕游泳害怕水怎么办?
妈妈可以先牵着孩子的手站在距离水池5米远处。
如果孩子不那么怕了,妈妈可以牵着孩子的手站在距离水池1米远处。
过一段时间后,妈妈可以尝试让孩子站在水池边上,不接触水。
等孩子比较能接受了,再让孩子在水池边上用手或脚接触水。
最后尝试让孩子下水。
加拿大这边有一套专门的训练方法,政府还给每个家长提供一本小册子。
下面是其中的一个表格,家长可以根据这个表格填写内容,制定循序渐进的步骤。
要注意的是,请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要自己一个人睡觉。然后按照孩子的状况制定一个计划。可以适当调整时间的长短和练习的次数。
在这一步,要给孩子机会去面对和接触恐惧。
家长应当从孩子最不恐惧的事物做起。
比如孩子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向他们所熟悉的叔叔阿姨打招呼,再向不熟悉的家长的朋友打招呼,最后可以向孩子完全陌生的叔叔阿姨或小朋友打招呼。
如果孩子不敢碰小动物,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在小动物身边呆久一点,先从10秒钟开始,再到一分钟,再到10-20分钟。随着时间变久,孩子进入情境就不容易焦虑。
不过,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方法也只是提供一种参考。
第四步:练习面对恐惧
练习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家长要陪着孩子一起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亲子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有的时候,家长可以事先安抚孩子。
在孩子要接受挑战之前,先花一点时间,通过一些安抚手段,让孩子情绪变得稳定,找到安全感。
家长可以用拥抱或牵手的方式安抚孩子,然后再让孩子尝试初步的挑战。
此外,家长还可以提供一些小奖品以示鼓励。
当孩子完成挑战,家长可以奖励一些玩具或食物。不要忘记称赞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方式。告诉他们,你做到了,真是一个勇敢的宝宝!
也可以在别人面前称赞孩子如何克服恐惧,让孩子获得动力和自豪感,觉得自己变得更勇敢了。
另外,讲故事也是很有效的方法。通过故事里的人和事,告诉孩子再强大的人都有害怕的东西,关键是要有勇气去克服恐惧。
让孩子相信,这些恐惧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的。
在国外,我看见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登山、跳水、划船,不免担心孩子的安全。
一位外国妈妈说的很好:「有一种教育叫做探险,只有TAKE RISKS(承担风险)才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风景。」
爸爸妈妈不能因为孩子害怕就和孩子一起避开或者逃避这些令他感到恐惧的事物。
这是孩子成长的一次尝试,一次练习,甚至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勇敢,是家长必须要教会和训练孩子的一种品质。
- End -
作者黛西,著有育儿畅销书《妈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公众号“黛西育儿”作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