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十九大代表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傅小兰女士,继9月11日主持召开了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备工作会议后,发表了关于心理健康的讲话。阐明中国有心理咨询需求的人很多,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问题。
身着黑底衬黄蓝小碎花上衣、配黑色西裤的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傅小兰,看上去恬静、端庄,举止言谈间,却使人领略到一番别样的女性科学家风采。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她又一次当选为十九大代表。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凸显
“目前,中国有心理咨询需求的人很多,面很广。从老年人、职业群体、学生到婴幼儿,均有心理问题或障碍者出现。”傅小兰说。
中科院心理所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研究机构,该所2007年、2012年和2013年先后3次开展了全国性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城市居民中,15%-18%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为“好”,65%-70%的人为“良好”,11%-15%的人为“较差”,2%-3%的人为“差”。但是,这项调查未涉及农村人口,也未对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躯体或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抽样。
“实际状况可能不如调查结果乐观。”傅小兰担忧地说。
中科院心理所社会预警研究组多年来对城乡居民社会态度开展追踪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民众对社会公平状况的评价始终处于中等水平,中国近50%党政干部、57.8%公司白领、55.4%知识分子都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
“这种现象值得注意。”傅小兰强调,“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中国心理学工作者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必要从民众的心理感受出发,有效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众心安才有国安
“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问题,在发达国家已引起高度重视。”傅小兰告诉记者。
2013年,美国精神卫生国家会议讨论了如何提升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2016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心理健康全面改革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已经连续4年削减研发预算,但在2014至2015财年间,对心理学的投入增幅达到3.7%。
在加拿大,每5人中有1人在一生中会经历至少一次精神障碍发作,同时,超过一半患者首次发作年龄在11岁到25岁之间。2014年6月,加拿大宣布创立精神健康研究网络,其目标是在5年内为患有精神障碍的青少年提供干预手段。
“中国的理念并不滞后。”傅小兰拿出文件向记者说明。
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引导,健全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和矫治。
“国家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本质上离不开心理的健康发展。”傅小兰表示,“只有加强民众心理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学研究成果,预测、指导和改善个体、群体、社会的行为,才能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国民心理健康,提升国家凝聚力。唯有民安,才有国安。”
筹建心理咨询师的“家园”
2016年,傅小兰领导中科院心理所设立了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凝聚和培养全国心理援助人才队伍,面向全国开展专业心理援助。
令她忧虑的是,自2002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颁发了107万份左右的三级或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仅有3万-4万人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专兼职工作。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或学历水平未达到本科。他们在从业过程中,迫切需要专业人员或组织的指导与支持。
不过,傅小兰很有信心。《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强调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作用,对各部门各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9月11日,傅小兰主持召开了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备工作会议。(点击链接阅读原文:心理咨询师要有“娘”了——心理所主持召开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备会议)她告诉记者,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有序成长和发展,势必需要一个平台肩负国家责任。中科院心理所有义务团结各方机构和专家,承担这份国家责任,为中国心理咨询师提供一个继续教育、个人成长、服务社会和实现价值的平台,成为中国心理咨询师的“家”,并推动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尽管这与我的研究领域并无直接关联,但中科院心理所作为国家科研机构,必须努力完成这项使命。”她坚定地说。似乎唯有如此,她才不辜负党代表这一沉甸甸的称号。
转自《中国科学报》 (2017-10-10 第1版 要闻) 记者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