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大学深入研究供给侧理念,以提升扎实理论基础和较高实践能力为目标,满足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在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构建“产业牵引、需求导向、资源整合、要素协同”的全链条、全要素培养模式,取得突出成绩。
一、对接区域产业特性,敏锐把握人才需求。深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万家,深圳大学毗邻科技园、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立足高科技产业集群优势,深圳大学通过与知名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建立培养基地、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聘请校外导师等多渠道,主动融入地方行业产业企业发展,精准对接区域社会发展用工需求,探索工程硕士需求侧,深耕工程硕士供给侧,着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工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
二、构建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学校先后与中山市、佛山市、东莞市等地方政府签订3个工程硕士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深圳市南山区、龙岗区、龙华新区和坪山新区共建南山工业技术研究院、龙岗创新研究院、龙华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坪山电化学动力与储电能产业化基地等4个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与迈瑞、欧姆龙、中海油等知名企业建立了12家校企联合研究室(研究中心);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华为、腾讯、中兴、大疆、中集等产业园区和知名企业设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基地190个,建成校级工硕实践基地34个,入选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8个,深圳大学—中集集团校外践基地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三、形成“三维协同”育人体系,激活培养环节要素。基于人才的外部需求,深圳大学形成了“学校+知名企业”协同、“院系+研究机构”协同、“学校+海外名校”协同的三维协同育人体系。重塑人才培养的全流程和全要素,吸收业界参与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通过“分类培养+个性培养”、“理论+实践+应用+理论”、“分段学制+双导师制”,激活育人环节的各个要素,通过资助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举办职业能力高端讲座、支持资助参加学科竞赛、进行创业指导和设立创业基金等办法,激发人才培养活力。
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加。近6年来,深圳大学工程硕士招生人数从2012年的154人增至2017年的906人,增长了488.31%;占全校招生人数的比例从9.58%提高到34.11%。录取考生中,来源985、211高校的考生比例从2012年的3.9%人提高到2017年20.19%。工程硕士平均就业率95%以上,初次就业平均薪酬8765元,显著高于全校平均水平。